摘要:音乐作为创造性很强的一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体验音乐情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及智能的开发,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力;潜能;培养;训练
创造力是指某种发明、创造和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标志。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国力竞争的实质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培养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核心,以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变换节奏训练,激活创造潜能
1. 游戏中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团结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励其创造的意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S4DSzu6XVP5xrADjLz3qww==。例如,通过《编一编》的游戏来巩固各种节奏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句节奏,如:X X| X XX ‖要求学生在会读这个节奏型后,把自己的名字根据节奏的速度响亮地报出来,如:我 叫|陆晓 涵 ‖然后请学生们各自编一条节奏,并说出这个节奏型,“小鸭子| 嘎嘎叫 ‖”节奏型 X X X|X X X‖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中得到了不同的感受,尝试到了无穷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2. 节奏接龙——教师按规定的拍号,固定的小节,创造出两小节节奏,第一位学生重复第二个小节再创造出一个小节,以此类推。例如:
师:2/4X XXX | X X X|
生1:X X X| XXXX X X |
生2:XXXX X X | XX |
生3:……
二、引导歌词创编,启发歌唱创造创作,培养创造能力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造”,通过歌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觉、音乐感受能力,各种表演形式的歌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歌唱,可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并促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爱好;通过歌唱去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描绘生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创造自然离不开想象,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内容、作者生平简介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低年级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歌词或直观的画面等来处理歌曲的演唱。如教师在歌唱歌曲《十二生肖歌》这一课时,当学生能基本演唱这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首歌曲应该怎样唱会更好听?”学生会回答:“我觉得就唱得滑稽一点!”……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些理解都给予充分肯定,并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进行演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学生自己“二度创造”出来的“作品”,学生唱得非常地投入。这样的想象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是十分有益的。
三、重视欣赏体验,发挥创造才能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看动画或卡通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把它与欣赏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欣赏作品编成一个小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并配上一些精美的课件,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动听的故事和动画所吸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时,可以先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引出表现乌龟、兔子形象的乐器(大管音色低沉,速度缓慢最适合表现乌龟,单簧管音色甜美,可以表现出兔子的灵活),启发学生在欣赏时注意分辨表现乌龟和兔子形象的音乐特点。在听音乐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课件演示的龟兔赛跑的情节。这种故事、音乐、动画结合的做法,一下子就让陌生的音乐拉近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美好个性的养成;在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美,体验创造美,展现生命的潜能,发展生动活泼的个性,从而获得音乐素材的全面提高及智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叶艺芬.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J].现代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