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2011-12-29 00:00:00雷桂荣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作为一名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重视环境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在班级可以创设有关诚信的环境氛围。例如在班级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诚信的内容。年级可以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我家诚信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诚信之星”、举办“诚信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2. 重视教师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为人师表,垂范到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自己必须是诚信的典范,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3. 重视课堂教学中诚信教育的渗透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德育的地方。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如在考试中要诚实,要认真作答,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4. 重视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的维护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上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多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实践第一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