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忌含糊应对,重真情激励
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过去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不对,谁来说?”这类简单、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
在《雨说》中有一句话:“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教师在学生读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这一评价随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二、忌空泛单调,求准确入微
有些教师的课堂点评语言单调乏味,激励方式单一死板,虽然也有一定的激励性,但它不可能对课堂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学生不明确究竟“好”在哪儿,“对”在何处。
教师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鼓励与激发,真正实现课堂的主体性。如学生比较紧张时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可以说:“你的发言给老师很大的启发,我谢谢你!”当学生的答案与众不同时可以说:“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学生听了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后,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求知欲,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中来。
三、忌言过其实,倡实事求是
对学生的发言,要以鼓励为主,但不可言过其实,更不能信口开河,否则,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是去了它的分量。比如一个平时较差的学生回答了一道简单的题目,教师夸奖说:“你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如此点评,夸张至极,长此以往,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必定会造成自我感觉太好,变得心浮气躁;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会觉得教师恐怕在讽刺呢!
评价要实事求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说。比如一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不妨这样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你的语文思维一点也不比别人笨,再加把油,语文这座高山,一定会被你征服的。”其次,尽量不要用“最”“从来没有”等词语,例如“你是班中最出色的”“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美妙的声音”等就过于极端,容易使自己被动,也让人难以置信。
四、忌褒贬错位,要明辨是非
面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缺点,有些教师点评时不分青红皂白、毫无原则地予以赏识、鼓励,明明是值得探讨的地方却称赞“对极了”,明明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却冠以“你真会想象”。因此教师在点评时要明辨是非,因势利导,先扬后抑,及时地修正、完善学生的认知,这既给其他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评价的语言又怎一个“好”字了得?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评价更有灵气、更有魅力!
(唐山市丰南区成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