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点滴谈

2011-12-29 00:00:00要艳惠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自建校以来,机电专业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课、文化课按比例分配),每学期安排2周~3周实习教学,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先学习专业理论课,然后再对相关专业课进行统一实习。
  这种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它明显的优点,通过大量理论课教学,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理论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于只能使少数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忽略了大多数同学的感受,也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例如师生的对话交流往往只能和少数同学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之间进行,而其他同学只能是旁观者甚至于放任自流。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上已很难有所突破。
  只有当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表达出自我的态度与观念时,学习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内在的发生,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了大批人才,有过不可否认的功绩,但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近两年来,我校机电专业实施周倒实习教学制度,即学生上一周专业理论课(包括一定比例的文化基础课),上一周实习课,平行班使用同一个实习车间,轮流上课。学生在学完一周的专业理论课后,立即对所学有关内容进行实际训练。由于每班专业课和实习课由两名教师共同担任,所以保证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联系而不脱节。学生在课堂所学专业理论得到了及时练习与巩固,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实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每一个学生都是实习教学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学效果显著。实习教学是专业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以项目为驱动,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依托企业分模块开展实际项目训练,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工作,周倒实习,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在实习过程中实施新的实训操作规程,严格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接轨,建立企业环境,为以后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两名教师共同担任一个班的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学,也充分调动了每位教师的责任心和热情,为教师开发出适合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培养出技能水平过硬的人才创造了条件,同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出创新能力,探索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
  
  (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