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知识点多、公式多、难以记忆,在做题时不知道用哪个知识点和哪个公式,即使想到应该使用哪些公式和知识点,也记不住公式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间的联系。这让许多同学都觉得数学知识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注重基础性和连续性,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把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按其内部的联系分类,再把它们连成线、结成网,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忆负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下面,我就将我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十余年的不成熟的做法和拙见,在此与各位同人探讨,以达到共同促进之目的。
1. 教学过程要认真“描点”,做好“连线”的准备
描点,即强化知识点,具体到每课时、每章节、每单元。所涉及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对待,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容、重点、难点、步骤等,从而把“点”描实、做大,使以后的连线“有路可走”。同时要注重知识点的前后延伸,做好“连线”前的准备。在强化知识点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把该内容向前后延伸,总结强调该内容是哪些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是以后的哪些知识的准备和基础。
2. 在知识的复习和应用时要尽力“连线”,使“点”成为“线”的元素
在最初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连惯的。学生记忆这些零乱的知识非常困难,可能记住甲忘记乙、记住东模糊西,这将让学业负担本来就繁重的学生雪上加霜。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教学时要力求把知识归类、连线,使知识类别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点知道一串、抓住线头把握一线。
3.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线”结成“网”,以达到“以点带面”的记忆效果
数学知识的主线有若干条,副线也有若干条,所有的线横纵交错,每个知识点在前后向同类主线无限延伸的同时,也在向副线延伸或辐射,甚至在向其他科目、其他领域延伸。这样,就使众多的知识点、知识线,密密麻麻地形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结好这张网,把这张网做大、做密,减少断点。如果学生能够把知识都连成网,那么在记忆时,无论从哪一点入手,都可以把握整张网,即可以“以点带面”,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张网越密,人的思维就越严密、越敏捷;这张网越大,人的头脑就越灵活、知识就越渊博。
事实上,做好这张数学的知识网,就不仅仅是数学的网。它将向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科学等知识网辐射和延伸,它将包含天文、地理、体育、艺术等知识。而且,它还向人的气质、性格、涵养等辐射。
(滦南县程庄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