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激发学生兴

2011-12-29 00:00:00昝淑霞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比较大,因此学生感觉学起来枯燥无味。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教学中如能利用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让学生愿意学习,就得让学生心理轻松,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很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我们只有改变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光靠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想象是不够的。而教师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通过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
  低年级学生思想也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得有位特级教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教师会教就是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感觉有趣,愿意学习。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这一特点,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正确写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同时也给学生规定了主线,让学生顺着主线走,这样容易压制学生的想法。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得到的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我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和每个学生交流,尝试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看他们这篇文章怎么写,路怎么走,任其自由地飞翔,找到他们的发光点就表扬,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还给了他们自信。
  在识字教学形声部分中,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
  形象记忆的方法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借助色彩进行识字教学
  在课堂上,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汉字“睬、踩”时,将两个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可强化学生对汉字“睬、踩”的记忆。
  2. 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的形式进行识字
  教形近字“晴、睛、精”时,我利用幻灯将这些字偏旁进行变换组合,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
  3. 借助顺口溜进行教学
  在遇到难、易错的字时,借助顺口溜教学,可使课堂幽默风趣,朗朗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要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要想让学生乐学,就得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主动地求知,这样,他们才会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念,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丰县瓦屋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