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能够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而备受医者推崇。其中,坐浴又是一种特殊外治法。一般熏洗疗法侧重于“熏”和“洗”,但坐浴则强调浸泡。由于阴道和肛门的黏膜很薄、血管丰富,药物可在此处被直接吸收,故这种疗法非常适于治疗外阴、阴道、肛门和盆腔疾病。诸如阴道炎、尿道炎、痔、肛周湿疹、盆腔炎、前列腺炎、肛肠术后的辅助治疗等,均可使用坐浴疗法。
坐浴疗法是用药物煮汤倒入坐浴盆内,患者坐入盆中使臀部浸入药水中,药物可较长时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使药物从皮肤黏膜处吸收入血,从而发挥疗效。
有效的坐浴疗法可减轻症状,甚至治愈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相关疾病的复发率。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于临床,广受患者的欢迎。
坐浴疗法常用于以下疾病——
1.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导致病菌入侵繁殖引起的。症状多见外阴瘙痒灼热,阴道干涩萎缩,常伴有外阴皲裂、破溃,并且容易复发,严重者还可形成阴道狭窄、闭锁甚至阴道积脓,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此病多发于绝经后妇女或切除卵巢的患者。
组方:苦参、白花蛇舌草各30克,蛇床子、炙百部、仙灵脾、鸡血藤、女贞子、紫草、当归各15克,白鲜皮10克。
用法: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煎煮30分钟后倒入盆中,先用蒸气热熏,待水温下降至合适温度(42℃左右),再行坐浴30分钟,每晚1次。
2.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多发于15~44岁的育龄期妇女,症状多见阴道灼热瘙痒,分泌物增多,白带呈灰白色并有鱼腥味。常与宫颈炎、盆腔炎等同时发生,是仅次于月经病的妇科常见病。
组方:虎杖、徐长卿、两面针、紫苏叶、生地榆各50克。浴法同上。另外,本方可配合甲硝唑栓阴道用药。
3.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多见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外阴、阴道瘙痒灼热,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直至大腿内侧、外表,类似湿疹。严重时发生溃疡、外阴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组方:蛇床子、苦参、百部、土大黄、苍术各15克,川椒、艾叶各10克,冰片1克(后下),大青盐1撮。搔抓破溃、有渗出物的加枯矾10克,黄柏15克。
用法:以上药物除冰片、青盐、枯矾外,与上方同样方法煎煮,使用前将三物放入搅拌均匀,即可应用。
4.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症见白带增多、质稀有泡沫,外阴瘙痒。若有其他细菌感染则分泌物呈脓性,可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组方:银花藤、蛇床子各100克,大黄、乌梅、 诃子、甘草各25克。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好,1剂煎2~3小盆,每次1小盆坐浴,洗阴道内,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5.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是一种以肛门部有渗出、丘疹和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有的肛周出现丘疹、红斑、糜烂、结痂、脱屑。久病不愈者肛周皮肤可增厚、粗糙,呈暗红或灰黑色,就像苔癣一样。甚至有裂口、剧痒或出现疼痛。
组方: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黄、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芒硝各6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芒硝外,先将所有的药物水煎 30分钟后(大约2000毫升),加冰片、芒硝搅匀,然后趁热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