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名出生后13小时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高达390.9微摩尔每升(超过正常值近4.7倍),确诊为重症溶血性黄疸,随后还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幸好治疗及时,孩子得救了。然而,后来的发现让人吃惊,病因竟然出在其父母身上,因为夫妻俩的血型“八字不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儿溶血症病例引起人们关注,同时也让人产生不少疑问:父母的血型也“打架”?溶血宝宝可以预防吗?对此,专家指出,怀孕前夫妻双方一定要查血型,这并非多此一举,而是防止胎儿畸形甚至流产的重要措施。
如果夫妻双方血型不合,胎儿就可能从父亲身上遗传获得母亲所缺少的血型抗原,这种血型抗原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母体会产生抗体,而这种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发生溶血,表现为黄疸、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脑瘫。如果在子宫内出现严重溶血症,还会导致流产或死胎。
我国血型不合主要包括ABO系统不合和Rh血型不合,以ABO系统占多数,该系统包括A、B、AB和O型4种血型,其中,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O型血,父亲A型、B型或AB型血的夫妻上。怀孕前应首先明确夫妻双方血型再做决定,如果没有生育愿望,要做好避孕措施。否则血型不合时,女性流产次数越多,母婴血型不合几率就会增大。
虽然如此,也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即使发生,症状也有轻有重。相对而言,X2PnqqCucr5qVeIjLfDPTA==第一胎发生血型不合的几率较低。所以,头一胎最好不要随便做人工流产。尤其自己是Rh阴性、丈夫是Rh阳性的女性,更要保证第一胎的顺利生育。
孕期开始,加强监测
避免新生儿溶血症,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一旦夫妻双方在怀孕前发现有血型不合的情况,在怀孕期间就要加强监测。
怀孕3个月后,可以做1次血清抗体的效价检查。如果丈夫是A、B或AB型血而自己是O型血,母婴可能发生ABO血型不合;如丈夫是Rh阳性而自己是Rh阴性,则母婴可能发生Rh血型不合。此时,这两类孕妇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同时,每个月定期检测抗体效价,密切注意宝宝是否发生溶血。
Rh血型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如与丈夫Rh血型不合,女方生育第二胎之前可注射药物抵抗体内的游离抗体,避免溶血症发生。母亲在孕前接受过Rh不合血型输血,也可能发生第一胎就发病的情况。
因此,以前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或者怀第二胎的妈妈都是高危人群,应该和丈夫提前到医院进行ABO、Rh血型检查,检测体内的抗A、抗B抗体情况。如果有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干预。
救治患婴,可以换血
即使宝宝出生后出现溶血症,父母也不必太担心,如果溶血症状较轻,孩子出生后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或使用促进肝脏功能或抑制母亲血型抗体的药物,缓解孩子病情。
一般认为,患儿ABO溶血诊断明确后,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值只要达到1毫克每分升(17.1微摩尔每升)就需要蓝光照射治疗;若总胆红素达到5毫克每分升(85.5微摩尔每升)就需进行换血治疗。蓝光照射退黄的效果比较慢,而换血可以迅速降低体内胆红素,最大限度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症最严重的并发症,若救治不及时,轻者留有智力落后、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后遗症;重者可在病情急性期死亡。胆红素脑病一旦发展到痉挛期,病情将不可逆,因此,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换血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救治严重溶血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大多进行一次换血疗法,辅以光照、药物疗法后,黄疸即可消退,恢复正常,仅少数患儿需进行二次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