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暴眼》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部小说是围绕着一个年近八旬、双目失明、中风瘫痪在床的富孀而展开的,也就是在这张病床前上演了一场钩心斗角,争夺遗产的活剧。女主人公亨特太太的一生经历了从最初的贪婪、自私到后来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直到最后经历了那场大自然的暴风雨之后的自我实现,灵魂的升华。本文试图分析亨特太太在她灵魂升华之前所经历的斗争与挣扎的过程。
关键词:斗争挣扎矛盾
《风暴眼》中的女主人公亨特太太是个极端自私、冷漠无情的人,她的一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里面既有她的“斗争”,也有她的“挣扎”。
亨特太太和儿女的斗争
《风暴眼》中的女主人公亨特太太利用自己的美貌俘获了富有的农场主的爱情,获得了她一生追求的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原则和保护自己的这种奢华淫逸的生活,她就要斗争,和自己的亲生儿女斗争。她不会允许任何人分割她的财产,她要控制自己的所有一切。小说中提到一个细节描写——每天亨特太太都要让她的护士把她的首饰盒给她拿来,尽管她已经双目失明了,但是她却知道“每一件珠宝首饰的位置”。
“让我们来面对现实吧:我这次回来的目的,是从一个老太婆手上诱骗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而这老太婆又碰巧是我的母亲。有时,我固然真诚地爱她,但同时又恨她(天哪,确实如此!),所以,一旦诱骗不成,勒索就比较情有可原了;又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恶棍,那就更难怪我了。如果诱骗和勒索俱告失败将一个老太婆或者母亲置于死地又算得了什么呢?金钱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们除了使人想起不再令人向往也不可能再实现的成功外还有什么意义呢?”?譹?訛这是亨特太太的亲生女儿多萝西的一段内心独白。从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她女儿在母亲病危的时刻从国外飞回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分割母亲的财产,而不是到母亲床前尽孝。亨特太太的另一位亲人——儿子巴兹尔的“简单而明确的目的”就是“他所赖以生存的富有的老太太拖的时间太长了”。亨特太太当然知道她亲生儿女的目的。“不管什么情况下,你们飞回来的目的就是确定一下我死没死,如果没有就直接要钱。”“但是我不会死,除非我想死,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在不想死的时候会死,除非是雷劈。”由此可见,亨特太太表明尽管她已经中风瘫痪在床,但是她依然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控制她的财产并一定要和那些想从她手里夺走财产的人斗争到底。当她得知自己的一双儿女要从国外飞回来时,她要求护士给她化妆,给她戴上漂亮并且昂贵的首饰。她想即使自己不能动了,从外表上不能使她失身份。最起码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对母亲的怨恨一部分是因为嫉妒年轻时母亲的美貌。小说中有一段大自然的暴风雨来临时的描写,而这也恰恰暗示出了儿女的归来会是亲人之间的一场“暴风雨”。由此可以看出,亨特太太和她的儿女之间没有正常的家庭、亲人之间的爱,有的只是彼此的猜忌和钩心斗角。
亨特太太始终明白自己儿女的目的——瓜分她的财产然后想置她于死地。亨特太太曾经给她的管家说过:“很多老人被谋害,通常是被自己的亲人谋害的,这叫‘仁慈杀人’。”?譺?訛她不想被“仁慈杀害”。尽管她已经双目失明,但她的思维很清晰,她一直保持随时和自己儿女作斗争的准备,而她的儿女也是尽量避免和家人的见面。尽管亨特太太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式的别墅,可是她的儿女选择了各自住酒店。意图很明显,他们是想尽可能少地和母亲见面,不管是在母亲的病床前还是在后来的葬礼上都是这样的。他们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想让自己的置母亲于死地的罪恶感减少一些,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母亲存在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威胁。从中我们也看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冷漠、矛盾和对家庭及家人的敌意。
亨特太太和传统的斗争
虽然亨特太太有她的性格缺陷,但是她也有可圈可点的一面。比如她的独立和坚强的意志。这个故事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亨特太太年轻时凭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和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农场主艾尔弗莱德的爱情,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奢侈淫逸的上层阶级的生活。尽管从常人角度来讲,她非常自私和虚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她脱离了传统家庭主妇的角色。她有独立的思想,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不被自己的丈夫所控制,也脱离了传统的只能把自己的丈夫当做天和必须做家务的束缚。她除了被一时的虚荣心所蒙蔽,从没被任何人所左右,不管是体贴的丈夫还是贪婪的儿女。甚至在她的儿女告诉她想把她送去那个去了就不会有好下场的养老院时,亨特太太也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我都会死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床上。”在布隆比海岛上,她把自己的头发弄成皇冠的造型,她在那个发生暴风雨的晚上弹奏钢琴,那时候她很希望有个男人能是她的知音,可以听出她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事实上,不管是她的生活还是她的死都是自己在掌握,她是个独立并有坚强意志的女人。
亨特太太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女人,在她临死的时候,她依然是一个完全的“女王”。当她的儿女从国外飞回来告诉她想要把她送去养老院的时候,她决定要在她的儿女采取行动前离开人世。这充分体现了亨特太太独立的性格。她是个坚强并果断的人。当她面对死亡时,她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风度和勇气。她可以正视暴风雨并可以驾驭暴风雨。这是她的丈夫和孩子永远也比不上她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甚至超过了一般男人。在她临死的时候,她让自己的护士给她化妆,戴上她所有的珠宝,在她自己的女王宝座上坦然地走向另一个世界。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细节看到亨特太太的独立和坚强的意志。她为了能够显示她在人世的延续,在弥留之际,她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分给了三个护士、私人律师的老婆和管家。
亨特太太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当亨特太太病重的时候,她感到的是孤独,她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陪在她身边。亨特太太在家是个“女王”,她拥有别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一方面,这满足了她的虚荣的本性;另一方面,她实现了自己的征服欲。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然而,也恰恰是因为她拥有的财富和权力,她不得不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儿女斗争。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怀疑和猜忌。她是孤独的。亨特太太很希望她的儿女能对自己给他们的施舍心存感激。事实是,他们让她失望了。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女,他们若不是关心她的财产,平时是不会回来看望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所以亨特太太内心的挣扎是很激烈的。
在小说一开始,亨特太太被她的护士从半睡梦中叫醒,在睡梦中她恍惚又梦到了她的过往,又梦到了以前的那次暴风雨的经历。这次经历影响了她的后半生,也是她盼望着能再次经历一回的事情。她回想起自己的丈夫为了挣钱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本该相夫教子,帮助丈夫去管理好这个家和事业的她却只顾享受自己的奢侈淫逸的生活。她的丈夫深爱着她并了解她,从不责备她半句,并且最后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自己的妻子。亨特太太回想起自己和丈夫的往事,此刻她内心也有愧疚,如果不是自己对家庭的忽视,丈夫怎么会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又怎么会得癌症而死呢?对此,亨特太太觉得自己正处在“罪恶的边缘”。亨特太太在丈夫死后回到他们在乡下的家,她穿梭在自己家的时候觉得就像是在走迷宫,我们可以看出,亨特太太因为内心的混乱与挣扎她连自己的家都不认识了。尽管她不爱自己的丈夫,只是为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嫁给他的,但是在丈夫死后,她还是陷入了混沌中。这是亨特太太自我反省的表现,为她灵魂的升华作了铺垫。
亨特太太觉得自己被肉欲和理智所撕扯着,想从过去的生理欲望中解放自己并最终希望解放自己的灵魂。她觉得“过去一直在焚烧自己”。她希望自己心灵宁静,她希望这个冬天能尽快过去,美丽的春天能到来,给所有生物带来生机。
注 释:
①②帕特里克·怀特著,朱炯强译:《风暴眼》,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161页,第83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澳大利亚文学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
2.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外语系)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