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型ABB构词方式的热门词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语料统计和人工验证的方式,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范围,然后重点探讨它们的语用及修辞特点和功能。通过真实语料的分析,我们逐一探讨了其在指称、陈述、确指、泛指等几方面的语用机制,同时指出ABB网络新流行语体现出的当今网络热词修辞的新倾向——戏仿,并就其功能和文化属性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ABB 网络 流行语 语用 戏仿
ABB作为构词形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颇多,传统的关于ABB式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形容词重叠式的领域,如亮晶晶、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网络上一种新型的ABB重叠式词语开始流行,并且呈现数量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趋势,其中不少词语已经进入年度热门流行语行列。新时期网络ABB流行语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一个焦点词语“吕传传”,随即又出现一个热门词语“何逛逛”,但当时并未对这种重叠式的构词本体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其间产生了一个全国闻名的“范跑跑”,接着是“郭跳跳”等一系列相关词语,其中包括热门度较高的“桥糊糊”、“楼脆脆”等词语。从此,ABB式网络新流行语呈井喷式的产生。
ABB式新流行语的确定和特征分析
一方面,由于网络新闻条目和内容数量惊人,如果不在尽可能大的语料库中检索,极有可能出现提取结果不全面以及重现率较低甚至无法统计词频的情况;另一方面,基于较大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偶然性,部分对象不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采取正向提取和反向印证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
基于以上的思路,首先确定语料来源:一、新浪新闻语料,词数172465,字数16997267;二、搜狗分类新闻,词数766753,字数81722123;三、CYY网页提取工具自建语料,词数9404,字数1587198。经过统计并人工筛选得出ABB网络新流行语21个:
楼脆脆 范跑跑 文跑跑 陈跑跑 官跑跑 官推推
朱抢抢楼歪歪 桥塌塌 吕传传 何逛逛 桥塞塞
桥粘粘 桥糊糊楼薄薄 楼高高 楼涨涨 墙脆脆
路塌塌 路脆脆 郭跳跳
然后使用百度搜索21个初级检索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分别是:“范跑跑”3150000次,“楼脆脆”1280000次,“桥糊糊”1250000次。其余的情况分别如下:楼歪歪762000次,楼高高405000次,郭跳跳195000次,楼薄薄153000次,路脆脆30200次,桥粘粘27400次,桥塞塞18000次,文跑跑17300次,吕传传13400次,陈跑跑13000次,朱抢抢11100次,何逛逛9190次,路塌塌9160次,桥塌塌8170次,楼涨涨7680次,官跑跑4150次,官推推1670次。
可以证明,21个初级检索出来的词语在网络上的使用都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因此我们认定它们都属于网络新流行语,并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新ABB流行语之所以“新”,主要是其体现出与传统的ABB式词语明显不同的特征:
1.词类性质不同,传统ABB重叠式词语如“香喷喷”、“亮晶晶”、“白茫茫”等词语分布集中于形容词、动词这样的谓词性词类,而新ABB流行语则体现出较强的体词性词类特征,作为名词使用的频率较高。
2.语义所指不同,传统ABB式词语的语义所指明确,多数专指状态性,而新ABB流行语语义主要指向事态性,并且有泛指倾向。
3.扩展能力不同,传统ABB式词语扩展主要以词根语素A为中心,进行同功能性扩展,如白茫茫——白花花——白生生,词缀语素B基本不具有再扩展能力,而新ABB流行语中的A和B的扩展能力都很强,比如A的扩展:楼脆脆——楼歪歪——楼塌塌;再如B的扩展:范跑跑——文跑跑——官跑跑——陈跑跑。因此,网络上的新ABB流行语应用广泛、灵活,生命力极强。
4.语体范围不同,传统ABB式词语在语体的选择上基本无明显的取向,而新ABB流行语则主要出现在网络新闻语体中,在新闻语体中又集中出现在新闻评论和网络论坛中。
ABB式新流行语的语用机制
指称和陈述功能。通常认为,占据主宾语位置的词语语义上表现为静态指称,占据谓语位置的词语则表现出动态陈述语义。从我们收集的新ABB流行语的句法功能来看,它们在应用中多处于主宾语位置上,具有很强的体词化倾向,指称功能明显:“范跑跑”能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这本身就会让受众分不清对错善恶。(新华网2008年6月14日)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ABB流行语也在一定情况下体现出动态陈述功能,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能够进入谓语位置;二是能够在谓宾动词后充当动词性宾语。
明发滨江新城天坑形成,三期322栋别楼歪歪(南京网络问政论坛2010年9月16日)
在实际的语料中,新ABB流行语的体现出谓词性功能的例子比较少,其充当主宾语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原因在于在语用中,承担指称义主体的A语素被凸显出来焦点化,而负载陈述义的B语素则被背景化,只承担了描写或限定的功能,通过非线性结构变换可以看出:
范跑跑——跑了的范 官跑跑——跑了的官
因此可得出结论,新ABB流行语在使用中主要体现出名词的指称功能。
确指和泛指功能。新ABB流行语的形成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事件,语义的元形态中包含了完整且特指的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比如“楼脆脆”:
2009年6月27日,上海的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覆,官方以两次堆土施工为原由,遭网友抨击,故称为“楼脆脆”。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21个ABB式新流行语,它们的产生都有着相同的触发机制,即事件——评价——提取关键词(A、B语素形成)——ABB形式化。
ABB新流行语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除了它们指代了一些确定的焦点事件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还可以语义泛化,从而指代相似的事件类。因此,ABB新流行语表现出确指和泛指的双重特征。
我们将重点探讨一下ABB新流行语的泛指用法。在我们搜集的网络新闻语料中,出现泛指语用功能主要有两个标志:
一是“们”的使用。我们认为,“们”在语法范畴中体现出“不定指复数标记”的功能,因此,在确指的ABB流行语后面加上“们”,使之复数形态化,功能也转向泛指,即ABB流行语所指不再仅仅指称它的原始意义,而是指向相关的一类对象或事件。例如:
从这个角度看,对“范跑跑”们的理性评论,也是我们这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重构——起码是主流价值重构的良机。(新华网2008年6月11日)
二是具有转指倾向的限定性定语。
如果陈先生身在地震灾区,如果他当时也像“范跑跑”一样站在讲台上,他一定也会是个“范跑跑”。(光明网2008年6月4日)
在上面的例子中,ABB结构的语义已经不是它的本义了,而是投射为与之相关的类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网络上大量的这类用法,比如“楼歪歪”:“南京江北‘楼歪歪’住宅小区”、“河北黄骅又发生‘楼歪歪’事件”、“广东惠州5层居民楼楼体下沉严重倾斜,住宅变成‘楼歪歪’”等等;再比如“桥糊糊”:“南京又现‘桥糊糊’,裂缝能伸进手指”、“红旗桥——南京第二个‘桥糊糊’”、“重庆又现‘桥糊糊’”等等。
ABB式新流行语的修辞新倾向——戏仿
ABB式新流行语体现出来当今网络语言修辞的一个新的倾向——戏仿。“戏仿”的概念来自文艺理论范畴,本意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次创作的一种”(源自百度词条)。我们所关注的“戏仿”则是文艺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交叉应用。戏仿属于广义的仿词辞格,从“范跑跑”到“陈跑跑”再到“官跑跑”等,是对A元素的类仿;从“楼脆脆”到“楼歪歪”等,从“桥糊糊”到“桥粘粘”等,是对B元素的类仿。“戏仿”与普通辞格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戏”上。“戏”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式”、“非主流”、“调侃”、“讽刺”的态度。这正对应了当今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即以调侃戏说的方式看待社会问题,拒绝严肃文化。总体上看,ABB式新流行语的戏仿修辞功能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经济性。当今的网络传播进入了一个加速度的时代,任何冗长、繁琐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中都是不受欢迎的。ABB式新流行语关涉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话题,而引发这些话题的具体事件则多是由一个或几个论元主体和一系列复杂动作构成,其中还包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因此将它们简化为大家所熟悉的ABB式结构,不仅符合大众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缩短言语交际的跨度,节约交际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递量。
描摹性。网络新闻传播追求的不光是信息的最大量化,还重视信息尽可能形象化,ABB式新流行语就体现出了这种特点。如前所述,ABB式新流行语的形成往往基于某个特定的事件,事件触发,引起关注和热议,ABB式新流行语随之形成了。而ABB式新流行语在构造过程中,抓住了事件的两个关键:动作元和动作,A指代动作元,B指代动作,BB的重叠可以体现出状态义。因此,ABB的构造方式最大化地保留了事件的核心信息,而且能让受众形成视觉上的印象,比如“官跑跑”的原型:“新疆克拉玛依大火,那些教育部门的官员竟大喊‘让领导先走’,弃孩子们不顾率先逃跑,致使796名孩子葬身火海,332名孩子死亡”,就是从事件中提取了主要角色“官”和主要动作“跑”,其人其行,描摹得简约而准确,随时随地都能够让人在视觉上重现那场悲剧。
反讽性。ABB式新流行语多出现在网络新闻和网络评论中,它们也承担了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道德审判式的内涵却是由ABB重叠式这样颇具儿童语言的游戏形式来实现的,不能不说具有很强的反讽性。
纵观ABB式新流行语的语义隐喻和投射,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即在当下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当商品逻辑、快餐化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崇高的、严肃的话语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人们更习惯于以调侃的、游戏的心态面对生活,甚至是生活中非常严肃的话题。面对危难,老师不顾学生独自逃命,在严肃的话语表征中,我们可以用师德沦丧等话语予以谴责,但是在狂欢化的网络语言表征体系中,这种正襟危坐的话语倒显得官方化十足,显得不够亲民,而以“范跑跑”称之,既亲昵、有趣,又在调侃中讽刺了这种行为,这种戏仿修辞格可以说是民间的、大众文化智慧的一种体现。拉伯雷认为,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是对立的,官方文化总是严肃的,带着恐吓意味,而民间文化则是狂欢化的、谐谑的、戏仿性的,民间文化的戏仿可以对抗甚至颠覆官方文化,具有解放的意义。但是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当下网络流行词中的戏仿修辞虽然可以说体现了民间话语智慧,但这种话语表征并不具有拉伯雷所谓的解放的意义。因为这种话语并不意在对抗、颠覆官方话语体系,而是以搞笑、娱乐性的表达方式来迎合消费主义的接受语境,其文化政治功能与其说是解放性的,不如说是麻痹性的,它使得话语接受者习惯于以轻松一笑面对一切,混淆价值判断,认为横眉冷对、拍案而起不够幽默,最终麻木不仁,“娱乐至死”。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