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作为党报工作者,如何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作为,大力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的课题。
深刻理解讲话精神内涵,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十分丰富,在宣传引导中,如何做到循序渐进、波次推动,考验着每一家媒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水平。我们感到,宣传好“七一”重要讲话,一是要在深化学习理解上下工夫,把握主旨。要做到全面准确领会,防止偏颇。学习中,要坚决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倾向,坚决克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主观主义倾向,坚决克服割裂肢解、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倾向。做到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二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眼光,不断增强社会责任,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三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能力问题,不只是引导方法、引导水平、引导技巧问题,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坚持党性原则问题、立场感情问题。新闻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毫无疑问,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搞好“七一”重要讲话宣传的第一要义。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找准舆论引导着力点
舆论要真正发挥好引导作用,关键要找准落脚点和着力点,积极影响舆论走向。找准落脚点和着力点,就要贴近社会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将讲话精神学懂弄通,融会贯通;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将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实践,取得切实宣传成效,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七一”重要讲话来源于实践,又将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宣传中,必须与当前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引起共鸣、深入人心,进而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要求,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回答和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使新闻宣传更加实在、深入,更加丰富、有效。善于贴近生活,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把握生活主流,汲取新鲜营养,挖掘生动事例,使新闻宣传更加生动活泼、入情入理,更加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吸引力。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把群众办报的方针具体化。要把“七一”重要讲话与群众的反响、呼声有机互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握群众脉搏、反映群众诉求、体现群众意愿、代表群众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生动、多样的新闻产品,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贴近”,多宣传群众中的典型人物,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善于引导社会热点,积极回答就业、住房、看病、贫富差距、党风廉政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立主导、达共识。
大胆创新宣传方法手段,增强舆论引导吸引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世界已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给新时期新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新形式、好办法。组织好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舆论工作,仅靠宣传部门、新闻媒体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统筹,协调各方,共同行动。一要善于统筹媒体资源,形成整体合力,积极发挥包括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在内的各类媒体的作用,迅速快捷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唱响主旋律,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二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影响力,就要善于把握新形势、新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新形式、新特点、新规律,深入了解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的新需求、新期盼,通过准确及时的新闻信息,以及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争取舆论引导主动权,主动引导社会热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和文化需要。三要加大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提供信息、引导舆论、动员群众、指导工作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努力打造现代传播的新阵地、新平台。
(作者单位:空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