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网络新闻中新词语“杯具”产生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从语义、用法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杯具”和“悲剧”的差异,最后讨论“杯具”作为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杯具 悲剧 谐音 差异 规范
2010年,“杯具”一词频频亮相各个网络、媒体,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一些经典语录之巧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例如:
1.面对上一场雷阿伦的爆发,创造了总决赛三分球新纪录,本场比赛湖人调整了防守,在防守中加强了身体接触,导致雷阿伦手感冰凉,全场13投0中,其中三分球8投0中,仅仅依靠罚球拿下2分,表现低迷到了极点,堪称“杯具”。
2.巴塞罗那的传奇球星斯托伊奇科夫近日也给瑞典前锋伊布拉希莫维奇贴上了“大杯具”的标签。并且他认为瑞典人将会在下个赛季转投英超俱乐部曼城。
3.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4.“杯具”+“餐具”+“洗具”=“食具”(“悲剧”+“惨剧”+“喜剧”=“尸具”)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些就死翘翘了。
“杯具”的起源,有两种说法较为合理:一是原声词“悲剧”。早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就已经在网上流行。第一次使用“杯具”一词的人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他讲说的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迅速流行开来。资深论坛版主“侠客”对媒体透露称,“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二是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悲剧”二字通常第一个显示为“杯具”,那些打字偷懒的就投机取巧直接引用“杯具”谐音。
对于“杯具”这一新词语的产生,我们着重从语言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寻找答案:
新词语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往往和语言中的原有词语有一定关系,是在原有词语基础上发展而来。也就是说,语言中的原有词语是新词语产生的物质基础。新词语和原来的词语是怎么建立起联系的呢?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推,二是联想。类推和联想体现了人类认知事物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类推是以语义为基础,多发生在具有并行、对称、多级相应、总分关系的词语之间;联想则是以相似和相关为基础。“杯具”原指盛装液体的器皿,是玻璃或陶瓷材料,有易碎的特点,这一特性与“悲剧”比喻不幸的遭遇的语义相似,“杯具”又与“悲剧”一词谐音,二者“语音”相似,于是人们通过联想这种思维路径,把二者联系起来。这样,在网络上就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了。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新词语产生的外部原因。像“杯具”这样的网络新词,其使用者多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年轻人求“新”、求“特”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词语使用上标新立异、新颖独特。年轻人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难以接受,容易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和消极思想情绪,在无法改变又不得不面对时,时常用一种调侃、自嘲、幽默的腔调抒发感想。“杯具”主观地表示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等负面情绪、消极情绪,或者是委婉地对别人表示某方面的不满、同情等,一般调侃、解嘲的味道比较强。例如:
5.杯具会有的,洗具也会有的。
6.就算生活只是个杯具,我也要做个上品青花瓷杯具。
7.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8.生活中到处都是杯具……喝水的、装水的、超市卖的、冰箱冻着的……
9.不要迷恋锅,锅也只是个杯具。
上面网络中“杯具”的经典流行语反映了一种社会意识和群体情绪,有人认为这是消极情绪、是哀怨的叹息,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自嘲和自我解脱后的积极向上呢?不然哪来“就算生活只是个杯具,我也要做个上品青花瓷杯具”这样的豪言壮语呢?
“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而代替“悲剧”流行于网络。但“杯具”无论是用法还是语义都呈现出不同于“悲剧”的特点。
(一)可以做动词,前可有助动词一起作谓语,后可带“了”或者补语。如:
10.女星合照大比拼是谁杯具了
11.不过话说回来了,球当然要看,但是游戏一样要玩,虽然因为世界杯的关系,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很多网游都会杯具,不过作为5D《天境》的玩家却不用担心,这是为什么呢?
12.网购了一件衬衣 一穿上就杯具了!
例10、例12“杯具了”是“动词‘杯具’+了”,例11是“助动词‘会’+动词‘杯具’”。
(二)做形容词时可受“很、最”等程度副词修饰。如:
13.偷鸡不成蚀把米也就算了,最后被送进医院“大修”可就实在很“杯具”了。开发区大季家的王某昨天就“杯具”了一把。
14.青海卫视可谓迎来卫星频道“最杯具”开局。目前青海卫视已停止播放《女人无悔》宣传片,据了解,由于换剧是临时决定,《金粉世家》宣传片甚至还未来得及做。与之前《道德底线》尚未在频道播出宣传片即遭换剧不同……
15.林志玲现场毛片,未PS的腿真的很杯具。
形容词最典型的语法特征就是能受表示程度的“很、十分、非常、最”等副词修饰,例句显示“杯具”前可以加“很”、“最”构成“很杯具”、“最杯具”,“杯具”已经具有了形容词的特征。
(三)可与新兴构词词缀“门”、“男”等构成新词。如:
16.这三名“杯具”男离开球队几乎已板上钉钉,而中超球队今后如何能尽可能避免再次引进高价水货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17.“杯具派”:大有赶超“寂寞党”之势
18.《怪物史莱克4》在暑期档中连续三周夺得票房冠军,风头一时无两;那边厢,怪物史莱克的推广伙伴麦当劳却陷入尴尬的“杯具门”——1330万个“史莱克”玻璃杯由于镉超标被召回。
“杯具男”指“不幸的男人”、“杯具派”指“不幸的一类人”、“杯具门”指“不幸的事件”。
使用范围扩大。“杯具”代替“悲剧”成为网络流行词,继承了“悲剧”作为名词的一些用法与搭配,如:
19.可偏偏美女嫁错郎,穿错了线引错了针,这婚姻也就注定是场杯具
浙江卫视比赛黑幕酿“杯具”
20.湖人肉搏战彻底封杀阿伦 君子剑13投0中酿杯具
21.汽车美容市场到底有哪些杯具需要我们行业内的精英克服,最终引导市场走向成熟呢?笔者采访了行业内的龙头,13年前把“七分养,三分修”的用车养车理念和国外先进汽车养护用品SNAP系列引入中国的驰耐普汽车美容养护连锁集团董事长杨威,和他探讨关于国内汽车美容市场的不足。
例句中“是场杯具”、“酿杯具”、“哪些杯具”就是原来的“是场悲剧”、“酿悲剧”、“哪些悲剧”。“杯具”不但继承了“悲剧”作为名词的用法,还与“盛水器具——杯具”的用法巧妙结合产生新用法。如:
22.笔者认为,张悟本被揭发出来了,这件事本身并不值得高兴,因为打倒一个张悟本并不能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杯具碎了,还会有下一个杯具登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大药监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才能杜绝下一个张悟本的出现!
23.与班德拉斯和梅格两人现在的面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代新人换旧人,再加上电影故事本来就很一般,整个一桌杯具。
24.“犀利哥”的“杯具”装着什么苦酒
25.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例句中“杯具碎了”、“一桌杯具”、“杯具装着什么苦酒”、“上面摆满了杯具”都不是“悲剧——比喻不幸的遭遇”一词的原有用法,而是“盛水器具——杯具”的用法。例24“犀利哥的杯具装着什么苦酒”,“杯具”既用了它的本义,与“苦酒”相联,从修辞的角度,又与“悲剧”谐音,有双关之妙。
词义扩大。“悲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二是比喻不幸的遭遇。“杯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原先词义,还能消除原有词义强烈的悲剧感情色彩,有时更具娱乐性、幽默性和亲切性。例如:
26.湖人肉搏战彻底封杀阿伦 君子剑13投0中酿杯具
27.网友“arloo”就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动:“我从小熟读三国,现在再来看这个新三国,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杯具’。”
例26中“杯具”是指“在篮球比赛中,湖人队大败阿伦”。
例27中“杯具”指新版电视剧《三国》对原著改动较大,让人难以接受。
这两个语义虽然都表示不好的情绪,但较之“不幸的遭遇”显然在感情表达上语义变轻了。
“杯具”不仅代替“悲剧”风靡网络,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仿造“杯具”之于“悲剧”的谐音造词方法,又衍生出一系列的“具”类新词,如“洗具(喜剧)”、“餐具 (惨剧)”和“茶具(差距)”。上文提到新词语的产生,是通过“类推”和“联想”两种思维路径。从“悲剧”到新词语“杯具”是以语音、语义上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联想的思维方式实现的。而从“杯具”到“洗具”、“餐具”、“茶具”则是通过类推造新词。类推造词不是凭空发生的,它以语言中固有的语法、语义框架为基础。语法框架是指加前缀、后缀构成偏正结构或附加结构;语义框架则是与之相对应的修饰限制或补充。只有语法、语义框架还不能造成类推词,类推造词一般以原有的词作为类推参照。在“具”类新词中,“杯具”是类推参照词,语法框架是偏正结构,语义框架是修饰、限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词语也不例外。“杯具”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丰富了民族语言、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另一方面由于个人随意使用,给语言交际带来不便,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对于“具”类新词语的流行,各家看法褒贬不一。有的感叹“可怜杯具成悲剧”,认为这是随意生造词,随意改变一个词的词性、用法,这是汉语言文字的悲剧,是民族语言习惯的悲剧。有的认为“杯具”这类流行语带着艺术气息,充满自嘲的口气;使用者往往乐观、自信,很懂得思考和内省;同时又有生活品位,心态成熟,心理素质较好。在新词语规范中,方华指出:“要正视社会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结构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现实及发展趋势,承认词语内部的纷繁复杂局面。”不少学者提出了“规范的层次性”观点,要承认并允许“中介词语”的存在。陈章态、张志毅等人提出新词语规范的总原则“约定俗成,逐渐规范”、“词竟众择,适者生存”。戴耀晶指出:“网络词语会与现有的规范和观念产生冲突,从而会形成新的规范。这些新词语能否被接受,需要时间的检验。”“杯具”目前还处于“中介词语”状态,暂时被一部分人在网络中频繁使用,但还未永久稳固下来,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它可能会继续频繁地被人们使用,稳固下来,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也可能不会稳定地出现在大众生活中,逐渐淡出,最终成为历史词语,这些都要交给时间来决定。
2009年网友们用“囧”这个字来表达失意、尴尬、不顺心和不如意这样的情绪。2010年,相似的消极、负面情绪多由“杯具”来表示,今后还会有新的词语不断出现代替旧的说法。网络赋予了语言新的生命力,给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民族语言,令汉语言更具时代性,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6)。
2.郭丽君:《新词语的产生与发展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6(3)。
3.孟德腾:《不能用的杯具》,《语文建设》,2010(5)。
4.芦秀平:《汉语新词产生的动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6)。
5.方华:《新词语规范问题研究》,《现代语文》,2008(1)。
6.彭永昭:《试谈语言类推与新词语的产生》,《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10)。
7.高桂英:《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规范》,《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3)。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