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新闻角度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一般包括:选题角度,立意角度,表现角度等。新闻角度可以精心选择,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而随心所欲地编造或强扭。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体现事物所固有的内涵;其次,要竭力突出事物的个性特点;再次要力求新颖巧妙。”那么如何选择好新闻角度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并借助于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来做一阐释。
以小见大,增强新闻的接近性
“小”不是给报道简单地装一个新闻由头,“小”必须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小”,但却要能折射出新闻的本质,能触动时代的脉搏,具有由一斑而窥全豹的功能。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体会中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以《胡同里的奥运表情》(原载于《三峡晚报》2008年8月9日)一文为例。这篇报道的主题是要说明奥运盛事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兴奋。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场面的恢弘和喜庆,而把视点对准了北京一条普通的小胡同,而胡同正是最真实的北京,是北京典型的特征。在胡同中,作者又将焦点锁定在一位在胡同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谭大爷身上。在人们都在为奥运盛事欢歌笑语时,谭大爷更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肺腑的感慨:“百年盛事啊,好!”76岁的谭大爷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见证者,他朴实无华的言语中,流露出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热情和喜悦,他作为典型代表,他的热情和喜悦,也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北京普通老百姓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和喜悦。在报道中,作者又将笔墨凝聚在一个胡同里的小酒店里。在这里,不仅是食客,酒店里的服务人员也都成了电视屏幕前最忠实的观众,酒馆的厨房人员竟忘记了客人的存在。作者将目光聚集在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细微之处,使得整个奥运会的辉煌和伟大不用言表,我们已经从人们的表情和动作中看了出来。
在《胡同里的奥运表情》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个小的场面的描写,对普通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的捕捉,以独特的视角、精巧的选材和深沉的情感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读来情感浓郁,不禁为奥运盛事喝彩呐喊!
“小”到一件事,“小”到一个人,“小”到一个片段,“小”到一个人物的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小”且具有代表性,“小”却不失生动,“小”而丰富全面,小事成就大事。
选取对比性角度,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新闻角度就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随意捏造、主观臆断得来的,而是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必然存在着新与旧的对比。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新的新闻角度,在对比中突出新特点、新成效,从而使报道不断推陈出新,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来。
写农民生活的变化,应该说角度是很多的,比如常采用的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写拔地而起的高楼或工厂、写农民存款的增加,等等。而《喜看咱村新变化》(原载于《河南日报》2008年11月6日)一文,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选择了人们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城市人想转农村户口这一角度写起,透视出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并和20年前,人人都以有“城市户口”为荣的思想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开封兴隆乡程砦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张喜胜的亲身体会,给人一种真实感和亲近感。他说20年前他们全家都为妹妹能嫁到市区,吃上商品粮而高兴,并且逢人便夸,让他们感到荣耀。可是现在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妹妹想转成农村户口,而且转之不易。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户口能享受许多城市人享受不了的待遇,农村户口竟成了香饽饽,和20年前的思想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须直接说农民的粮食增收了多少、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多快多强,在反差中,就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
汶川大地震后,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人们的慈善活动,而中广网石家庄5月20日的一篇新闻特写《新唐山是灾区未来的希望》却别出心裁。河北省唐山市曾遭受了与汶川县同样的大地震灾害,震灾之剧烈,损失之惨重,举世震惊。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军民的无私支援下,唐山人民战胜了灾害,重建了家园。在此时此刻,唐山人相对全国其他省份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感同身受,有些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四川的灾民,他们不仅把物力财力带到了灾区,同时也燃起了灾区人民对未来的希望。
这篇报道将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和汶川灾民联系起来,文中今日欣欣向荣的唐山和废墟一片的汶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在面对眼前悲痛的同时也看到了未来汶川的希望,汶川也一定会如新唐山一样崛起,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选取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增加新闻的吸引力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来选新闻,以群众喜爱的视角去报道新闻,这是使报道成功的前提。从受众的需要出发,写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报纸真正体现其价值。所以在选择新闻角度时就要多作比较、多思考,看哪一个角度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求。
以《30年来中国偶像的进程》(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9日)为例,这篇报道从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偶像写起,从雷锋、张海迪、刘德华等到今天的周杰伦、李宇春,一一回顾了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偶像变迁,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每一个人都曾年轻过,每一个人也许都或深或浅地具有偶像情结。《30年来中国偶像的进程》将其新闻角度锁定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偶像的更替与变迁上,抓住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有关文化的报道中融入了娱乐性,使得新闻报道的视角非常独特。文章中偶像类型从单一到多元,正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写照。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文化,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周星驰、王朔成为叛逆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青年人的新偶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此时,人们崇拜的偶像转向了娱乐明星,张国荣、王菲、F4等在这个时候通过各种媒体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再后来红遍全国的超男超女的出现,从炙手可热到门庭冷落,无不反映了当今精神文化的快餐式。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主人公“许三多”成为“新锐人物”,也正是因为社会的浮躁,整个社会缺少许三多身上的朴实的力量。就这样,草根英雄“许三多”瞬间红遍了大江南北。偶像在一轮一轮地更替,中国社会的文化也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如果从30年来中国文化界出现了哪些文学大师、艺术家,出版了哪些新著或者举办了哪些优秀文艺节目等角度来写,这些内容多少显得有些严肃认真,这样一来,恐怕要失去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而偶像作为文化的一个侧面,它本身带有娱乐性,这也正是年轻人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30年来中国偶像的进程》这篇报道从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用鲜活的形式、独特的新闻视角,让读者在回顾偶像的更替中,看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
一滴水在太阳的折射下,可以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一则新闻素材,由不同的观察者或同一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来。一则好的新闻是可以有多个报道角度的。比如说三鹿奶粉遭遇审查从一个角度讲是奶粉行业受到了冲击,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我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维护;又如巩俐加入新加坡国籍这件事从一个角度讲是崇洋媚外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为了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夫唱妇随的表现。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然,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新闻角度,都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循新闻规律,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发掘新的新闻角度,这样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http://www.gscn.com.cn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