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世纪20年代留美的社会学硕士;“一二•九”运动中,她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游行的女老师;“下关惨案”时,她又是上海请愿团中最年轻的“民主斗士”;共和国时期,她成为最优秀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她就是雷洁琼。
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雷洁琼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这亦是见证一个时代从无到有、从孱弱到壮大的106年。
寻求医治中国问题的良方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进入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从这个时代吮吸养料成长的学人,大多也有家国情怀的秉赋。雷洁琼就是如此。
当时的社会学对于国人来说,是被当成了经世致用的学问。雷洁琼选择这门学科,想来初衷也是如此。一开始,她的父亲根本不让学社会学,学的是化学。但雷洁琼几经抗争,还是坚定选择了社会学,并最终获得南加州大学奖励最优秀留学生的“银瓶奖”。
1931年秋,学成归国的雷洁琼来到北平,受聘燕京大学。她在燕大的同事包括了冯友兰、陈翰笙、许地山、吴文藻等。与雷洁琼有着60多年友情的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撰文回忆当年的情形:“一天文藻回来对我说,我们系新聘来一位年轻女教师,是广东人,她不但教学认真,还常常带学生到乡下访贫问苦,真是个热诚的人。”听过雷洁琼授课的王麟书回忆,雷老师讲课,最让人印象深的是她的手势,“像很有力气似的”。
果然,这个看似孱弱的富家小姐却多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北平郊区的农村进行社会学调查,并访问北平底层民众,足迹遍布天桥贫民窟、施粥场、育婴堂等。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家面临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她与郑振铎等教授一起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雷洁琼再次勇敢投身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成为燕京大学参加游行的500名师生中唯一的女教师,以至于当时的媒体以“学生游行队伍中唯一的女教授”称之。
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第6个年头,雷洁琼有了些烦恼。按照燕大的规定,在这里连续任教7年,就可以出国进修,再坚持一年,她就可以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这对于雷洁琼来说极具诱惑力。但是当时北平已经沦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雷洁琼辞掉了在燕京大学的工作,到江西带领妇女开展抗日运动,在那里,她有了一次重要的邂逅。
在江西,雷洁琼遇见了周恩来,向他请教了当前抗战的前途,周恩来详细讲解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据雷洁琼后来回忆,周恩来当时的一番话令她茅塞顿开,坚信胜利必将会到来。
要多奉献少索取
1945年12月,雷洁琼和丈夫严景耀及马叙伦共26人,在上海宣告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同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内战一触即发,雷洁琼也迎来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1946年,以马叙伦为团长的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前往南京请愿,41岁的雷洁琼是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许广平当时就对严景耀讲,如果她不成功呢?严景耀则讲了一句笑话,那我也不要她回来了。其实他们那个时候早预计到去了有一定风险,但还是去了。
当天,上海各界约10万人到火车站广场为他们送行。雷洁琼的学生姚幼钧回忆:当时人那么多,那么拥挤,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去握手。代表团抵达南京下关车站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按当时的描述:“雷洁琼身形瘦小,暴动分子抢走了她的眼镜,其衣服被撕破,皮包被抢走,头发被揪起,胸口被痰盂击中,并将她推倒在沙发上又踢又打。”
在这次行动中,雷洁琼赢得了“民主斗士”的美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共产党人当天深夜赶往医院探望,周恩来以“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为鼓励,毛泽东和朱德也电报慰问,给了这些民主人士一阵春风。许嘉璐在一次谈话中就讲过,雷洁琼的鲜血,马叙伦的鲜血,是记在中国民主进程的历史上的,几次他都请雷老讲讲,但雷老总是说,没有什么啦,换任何人都会这样坚持的啦。而那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
此后,雷洁琼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日益密切。1949年1月中旬,当时已经发起了三大战役,国共内战初见分晓,中共中央向多个民主党派广发英雄帖,邀请关注中国命运的有识之士到西柏坡一聚,共同商讨建国大业。而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前往赴约的正是雷洁琼。她受民进主席马叙伦的委托,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访问。从北平到西柏坡,距离不到400公里,但由于北平尚未解放,沿途都在国共双方角力范围之内,战火不断,那个时候乘卡车去很危险,一站一站就等于地下交通线一样。
到西柏坡后,正值新年,毛泽东邀请雷洁琼等人留在西柏坡,与他们一起过节。新年那天雷洁琼还参加了解放区的联欢会,这个自幼生长在南方的女子第一次跳起了秧歌舞。而与毛泽东的彻夜长谈,则让雷洁琼认为自己得到一次毕生难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这是一次难忘的幸福会见。
1949年9月,雷洁琼作为民进的代表参与建国的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她站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时刻。雷洁琼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站在毛泽东同志的后面,听到那亲切、振奋的声音,感到无限兴奋,欢乐的热泪夺眶而出。”
建国后,雷洁琼被一连串的头衔笼罩着: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全国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
雷洁琼却始终抱定自己的观点——“民主党派要多奉献,少索取。”曾任广东省民进多届主委的李金培回忆到,在讨论民进会会章时,雷洁琼更是强调:“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跟着党走,要坚持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身份
雷洁琼在晚年常常说:“说到底,我只是一个老教师。在所有的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而老师要跟学生谈论问题一般是比较随和的。我虽然做过一些社会工作,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师岗位。”即使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雷洁琼都没有放弃教职,坚持关注学术和教育。
据雷洁琼秘书高志芬回忆,1985年5月,他随雷老去南昌参加民进江西省代表大会。11日晚,江西师范大学李树源校长想来看望雷老。他和民进的同志感到雷老一天已经开了3场会,很劳累了,就在电话中和客人讲是否明天再约时间。放下电话他即刻报告了雷老,雷老说:“地方官员我可以不见,大学校长教授我要见。”后来就立刻将客人请来,雷老见到李树源校长很是高兴,畅谈了许久。在雷洁琼眼里,教师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想办法让教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1993年元旦,作为9月10日“教师节”推手之一的雷洁琼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拖欠教师工资的采访报道,让一向性格温和的她勃然大怒。据当事人回忆,她第一句话就讲了:“你们看这两天报纸没有,怎么可以欠教师工资欠得那么多呢?这是不行的,我们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界为主的,这事我们要表态,要讲讲话,把《光明日报》记者请来,说说教育工作应该落到实处,来关心教师的权益。”后来这个讲话登在了1993年1月13号《光明日报》,事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可以说,雷洁琼老人对学生、对朋友、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意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响,这位温良而睿智的伟大女性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她曾在《我的幸福观》一文中写道:“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深情表示道:“雷老给我的印象是温良而又睿智,蕴含火一般的热情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是经历血与火考验和历史洪流而锻造成的伟大现代女性。”
雷洁琼的家在北京王府井的红霞公寓,家中多是一些老旧家具,住房较窄,多年来都是卧室兼办公室。曾有一位记者到雷老家中采访,感慨地表示,来时以为走错了门,没想到一位人大副委员长的家竟是这样简朴。家里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的就是一个陶瓷烧制的寿星婆,这是雷洁琼91岁生日的时候,冰心特地准备的生日礼物。冰心去世以后,雷洁琼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尊寿星婆想念自己的朋友。
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已经来到,对这位见证了中国百年巨变的世纪老人,我们要道一声:“尊敬的老人,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