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市级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全国二等奖。现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组数学组组长。
“人的成长离不开点滴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仅是行动轨迹的记录,更是对每一个教学行为的思考”,张鹤的人生就是这种思考的人生。
在北京四中执教的8年里,张鹤感觉压力特别大。优质的教师、优秀的学生,相比之下,自己是何等微乎其微。但优秀的群体总能催人奋进,在这里张鹤领悟了数学教学的精髓:“教学中要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1994年,张鹤离开了四中,进入了十一学校。十一学校锐意改革的教学氛围,引领张鹤关注教育发展最前沿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参与课题研究,到成为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委会成员,12年的行走,12年的思考,让张鹤不断探寻数学教学的真谛。2008年张鹤调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成为专职教研员。
与张鹤沟通,给人的感受是:理性,逻辑思维缜密,深度的思考引发人们对教育本质的叩问。
“用数学的逻辑性征服学生。”这是张鹤反复提到的教学思想。数学要解决的是怎样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把自己是怎样想数学问题的,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突破这些难点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老师与周围的同学是怎样思考问题的,然后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学思维的魅力。这个过程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体现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优质的课堂必定是这种思维交流的课堂。
“教师有责任把真正的数学教给学生。”当谈及自己的教学特色时,张老师这样回答记者:“20年来,无论是面对实验班,还是普通班,我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始终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让课堂充满数学的味道。”一位高三毕业生给张老师的留言是:“高中三年,您教会了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面对任何问题时,我首先想的是思考的切入点在哪里,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学生的话再次印证了张鹤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师的价值不体现在一个学生的成功,而是要实现一批学生的成功,教师的追求不是学生高分的获取,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一种品质。”记者喜欢读张鹤老师的博文,他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张鹤善于观察、发现、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面对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课堂教学问题的层出不穷,张鹤开始冷静思考教育的实质。“教学要褪去浮华求真淳,要从片面‘追求形式’回归‘教学的实质’,而实质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谈及为何写博客,张老师说:“我喜欢思维的碰撞,喜欢把自己想清楚的问题,也能给为其困惑的人打开一扇窗。”
张鹤的博文主题自成体系,他把对于教学问题的思考、方式方法的探寻与教育路上的同行人分享。“用数学的思维学好数学”、“怎样使教学的内容有意义”、“数学课堂的教学语言应用”……这些主题无不流露出张鹤多年来的教学探索。
现今,作为海淀区教研员的张鹤老师,研究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当其诠释发展一词时,再也不是个体的成长,而是带领区域教师的团队成长。
行动在继续,思考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