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能力立意和关注社会实际生活是政治课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鲜明特点,顺应高考改革的趋势,笔者通过“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谈谈“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所谓“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就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鲜活的生活素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回归生活,把复习的考点转化为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课堂复习,引导学生在阅读、观察、感受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理解和归纳考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流程图如下:
1.“走进生活”板块
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积累丰富而又鲜活的社会生活素材,并及时分类整理。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5类: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二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其价值导向的问题;四是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新提法、新论述;五是反映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特色经验及成就的时政热点。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素材、提炼观点,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
2.“感悟生活”板块
强调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归纳出相应的考点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当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在复习《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时,笔者以曾在中国热映的美国影片《阿凡达》为背景材料上了一堂直击热点、层层设问、环环相扣的复习课,引导学生在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中思考和探究。
(课件呈现一)背景材料1:《阿凡达》整部影片总投资逾5亿美元,结合了CGI电脑动画、动作捕捉技术和真人表演的艺术,成为人类虚拟建模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性作品。《阿凡达》上映不到1周,中国票房已突破2亿元人民币,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问题:“为什么美国能制作出《阿凡达》这部影片?除了经济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在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的程度?”
师生共同探究,达成结论:美国凭借的是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技术实力,说明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以及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没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就没有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课件呈现二)背景材料2: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问题:“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说明文化生产力与经济的何种关系?”
经过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学生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有位学生发表看法:“我认为,美国大量输出影片等文化产品,除了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他的政治目的。从《阿凡达》中,我们就能看到浓重的政治色彩,如树立美国军队、军人的正面形象,承担拯救文明的重任等。”
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影片中美国政治色彩浓重说明了什么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后强调结论: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课件呈现三)背景材料3: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3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这些影片制作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
问题: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你就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提几点建议。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学生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有学生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还有学生提议:“要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后,学生们得出共识:“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等。”
3.“回归生活”板块
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情境素材为载体,多设计或精选一些思维质量高的思考题、探究题,巩固训练复习内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后,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震救灾、关注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时事材料,可增进学生对党“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方式”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复习“宏观调控”这一知识时,联系全球金融危机、三鹿奶粉事件、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热点材料,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律的认知和运用。
总之,“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三性”。
一是生活性。复习素材的选择、复习问题的提出、复习过程的拓展、复习内容的理解、复习重难点的突破,等等,都源于生活、基于生活,充分反映人对生活的认识规律、实践规律和创新规律。
二是整体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掌控着教学流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复习教学各个环节有序、协调地开展,为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达成复习目标作出共同的努力,高度体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师生共同发展的整体性。
三是有效性。本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打破传统政治课复习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形式,把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使教学资源充满鲜明的生活色彩,提高复习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生活化课堂复习模式的实施成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严谨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密切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时政教学和考点讲析的有机结合,避免了简单重复枯燥的考点讲解,让学生不再产生厌烦情绪。
2.增强了课堂复习的高效性
该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进入角色快,参与程度高,教学过程诸环节衔接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此外,把政治课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使时政专题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该教学模式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审题、思考、表述等能力,突出培养思维过程能力、创新精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探究问题”环节,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要提取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要用所学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地表述问题,精心组织答案,这是一个将现实生活问题与所学理论知识衔接的过程,是一个对现实问题认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时代味浓、开放性强,从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开始,就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进行考点知识疏理,让学生运用考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时事材料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理论分析时事材料,使基础知识复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有利于夯实知识基础、训练答题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