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开始,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和自治体国际化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各个国家的年轻人到日本从事国际交流活动。日本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对本国的国民进行国际化教育,使他们能更多地了解世界,也使各个国家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我也曾被派往福井足羽高校参与此项国际交流活动。在那里,我的日本学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参加在日本举办的开放讲座的人中最小的学生只有四岁,叫服部。小服部每次都和哥哥、姐姐一块儿来学习。我和这几个十来岁的孩子们虽然语言不通,经常需要日本老师当翻译,但聪明的孩子们会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下课的时候,会搂着你,和你表示亲近;有的学生会让妈妈做好吃的给你,下次还会带妈妈一块儿来学习;还有的会把她最喜欢的漂亮贴画儿,贴在你的书上、手上和胸前,然后再给你个灿烂的微笑。当你下一次上课,如果她看见给我的贴画儿还贴在我的书上的时候,她会对我露出更加灿烂的笑容,并且这节课会给我更多的贴画儿。这就是日本少年儿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也是我在日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微笑和友好。这些孩子们身上既有现代人的开放,又具有日本人特有的内向与细致。所以,我会以中国老师的善良和亲和去面对这些稚嫩、可爱的少年。
听我开放讲座的也不乏老爷爷、老奶奶们,这就是日本人活到老、学到老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年龄大,但学习却很认真,每周都坚持上课,认真记录,还主动写些作文让你给批改。他们这种精神常常让我很感动。记得在这个班讲座结束的那一天,我们一块儿合影留念。老人们用依依不舍的眼光看着我。他们还送来亲手做的点心,用中文不停地说:“老师,保重、保重呀!”这一刻,我们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眼中涌动的泪花。有一个叫河合的老奶奶对我说:“老师,我们还会再见面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使我完全忘记了民族间的界限。
当然,我最多的时间还是在足羽高校。这里的孩子们不仅可爱,还淳朴有礼,并且独立性很强。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靠自觉,老师干预得很少。学生成绩也大都保密,每个同学的成绩如何,同学之间并不十分清楚。学校也只公布统一考试中前十名的名单。当然要想考上国立的著名大学和医学院的话,学生们要下的功夫与在我国考名牌大学没什么区别,同样非常辛苦。除了学习以外,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学生们在刚入学的时候,都会参加各个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的大小活动,几乎都是学生们自己管理。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的高中生性格内向的偏多,但并不缺乏热情。有一天,我在电车站等车的时候,有个学生主动与我打招呼,我一看是一年级的同学叫桥本。我问她:“你也回家吗?你家住在哪儿?远吗?”她用日文加中文的句子来回答我,还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递给我。我感到很奇怪,心想“是给我的信吗”,接过来一看,真是给我的信。信中写到:“滕老师,我是桥本佳津,是汉语班的同学,你知道吗?我很喜欢吃中餐。你喜欢吃中餐还是日本料理?我的生日是1月26日,昨天是我爸爸的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滕老师的课是快乐的,上你的课是乐趣。”读完她的这封短信,再抬头看看这个漂亮的日本小姑娘,真的好想和她拥抱一下。孩子的信虽然用词还不太准确,语句还不太通顺,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我想,这封信她一定准备好久了,今天在电车站碰到我,才鼓起勇气给了我,多么有情的日本中学生呀!
一个人只身在异国工作,想家、想亲人和朋友、想念北京是很自然的,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让我感到温暖和快乐,也让我的异国之旅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