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博客,选取了同一类题材——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学生?怎么想到这种做法的?作者张艳霞说,最早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休谟和学生关于铲除田间杂草的讨论,其中休谟留给弟子的那句话触动了她:“要想除掉田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田野里种上庄稼。是否想过,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她想:“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更是容易生长杂草的田野。要想让学生的心田里不长杂草,就要在那里种满庄稼。”张艳霞的庄稼种子,就是那些有意义的故事。
讲故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学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怎样才能让自己总是有故事可讲,而且所讲的故事具有针对性呢?张艳霞做了这样几件事:
——故事收集
在今天这个信息多元、媒介多元的时代,收集故事并不是费劲的事情,但要找到适合当代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小故事也是要颇费一番力气的。所以,在平时的读书看报过程中她就对这项内容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她从《读者》、《小故事 大道理》、《哈佛家训》等杂志以及“故事中国”、“故事网”中搜集了许多经典内容,作为日常储备。
——故事编辑
有些故事并不是拿过来就可以用的,需要对它们进行编辑整理。有时,她还会为这些故事配上美丽的图画和曼妙的音乐,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故事分类
她把内容庞杂的故事进行了分类整理,包括“学习方法类”、“哲理励志类”、“情感共鸣类”、“人际交往类”四种类型,以方便对故事的选择与调用。
——故事讲解
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是讲故事的重要环节。张艳霞的原则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讲。因为这个时候是学生内心最烦乱的时候,或苦闷、或彷徨、或迷茫……这个时候讲一个切中要害的故事犹如禅师对弟子的“棒喝”,效果奇佳。
讲故事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呢?张艳霞说:“教育的过程是对生命的塑造,教育的本质是对心灵的唤醒。我知道故事教育不是万能的,我所带班级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状态也不完全是故事教育的结果,但我坚信故事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并体验到了下面三个关键词的意义所在——和谐、包容、进取。
张艳霞,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
博客地址:http://space3.feixin.10086.cn/171880337/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