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学习科学知识要几个小朋友们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才能探究出科学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操作方式如下,同学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
1 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一般是4~6人,按照学生实验能力(高、中、低)组成,注意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分工明确。设组长,材料员、实验员、汇报员、记录员由每个组员轮流担任,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各个岗位的机会。
2 强化合作交流前的自我学习,合作后的统一认识。在合作前先让每个组员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然后在组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讨论,修正自己的想法,统一认识,形成本组的结论。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合作小组的探究热情。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评价的时候既要表扬实验组织好的小组,也要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还要表扬桌面清洁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有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另外,教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握动态生成,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获取科学知识尤其应该注意课堂中的资源的生成。
“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其价值在于,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求;突出了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课堂。
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活动进程,掀起活动小高潮,让课堂闪现智慧光芒,让课堂充满活力。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片段(小组已经用验电器检测完物品):
小组1:我们组所检测的尖嘴钳部分可以导电。
小组2:我们组所检测的尖嘴钳部分不能导电。
gwe2Qoqa/BxbA8JVWu9/s8+KjlosksfpXzRhCVjrh+g= 小组3:我们组所检测的尖嘴钳部分也不能导电。
小组4:我们组所检测的尖嘴钳部分可以导电。
老师:能说说你们都是怎样检测的吗?
小组1:利用电路检测器,我们检测的是尖嘴钳的金属部分(钳口)。
小组2:利用电路检测器,我们检测的是尖嘴钳的手柄部分(钳把)。
小组3:利用电路检测器,我们检测出尖嘴钳的钳把和钳口之间不能导电。
小组4:利用电路检测器,我们检测的是湿的钳把和钳口之间可以导电。
老师:因为检测位置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看法。大家讨论讨论,尖嘴钳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呢?为什么钳把是绝缘体,而沾了水的钳把是导体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预设是在完成检测后让学生发现:尖嘴钳的钳把是绝缘体(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而钳体是金属(是从尖嘴钳的用途考虑)。没想到学生的意外发现,引出新的研究问题,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思路。这时教师就顺势指导学生继续发现:是什么原因使绝缘体的钳把变成了导体?绝缘体和导体之间能互相转化么?通过学生进一步设计实验研究,发现水是使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根本原因。优化了课堂教学思路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新的发现水是导体。(电路检测器使用的是自制的音乐卡片电路检测器,非常灵敏)
教师的预设往往是程序化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打破了程序化,使得学生的认知提前,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顺势引导,放大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认知。
“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教学中的永恒主题,而探究的有效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前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材料的选择和过程的设计,同时还要准备一定的背景和拓展知识,从而合理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