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为庆祝建党90周年,我有幸参加行党委组织的赴延安红色教育活动,一路下来,感触颇深。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窑洞无不向世人叙述着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艰苦岁月的艰难历程。小桌前、石凳下、床头边、座椅上无不印刻着伟人的生活、工作痕迹。睹物思人,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从杨家岭到枣园,我们沿着伟人曾走过的足迹轻轻寻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人民领袖高大形象渐行渐近,逐步鲜活。一个潇洒的毛泽东越来越清晰起来……
细端详墙上照片,毛泽东衣着随便,不修边幅,而潇洒之气恰从中来。一头长发,从两边自然后梳——才子气?“狮子气”?反正长发中神韵尽出。旧式长袍,常人着之,多带酸腐之气,而年轻毛泽东着之,则更是俊拔飘逸,玉树临风。军装显威武而易落刻板,而红军毛泽东着之,则衣随人活,不见刻板之态,惟添从容之姿;时而戎装却宽襟敞怀、迎风独立;仰或偶尔整装照像,如斯诺在延安为他摄的那幅军装照,则于英气之中透出几分秀气。试问中外哪位将帅能有此戎装风度?中山装,当年着之者众。常见严谨有余,个性不足;而毛泽东着之,则不计尺寸严合与否,好宽领阔袖,挥之裕如;毛泽东着宽大中山装的那种从容步态,潇洒走姿,当年倾倒多少人?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实事求是、“为群众服务”——毛泽东的书法,最见潇洒.点勾撇捺,轻重相宜,挥洒自如,笔走龙蛇。师承名家而不拘一格,熔炼诸体且成一家,或有高山流水之气势,或有风卷残云之飘逸,毫间似有神助。
毛泽东的潇洒,更见于他的诗词,尤其是他的词。重庆和谈时毛泽东一阕《沁园春·雪》睥睨千古,豪放万里,可谓英雄气长,堪称词家绝唱;一首《蝶恋花》,则情寄明月,思托天桂,又可谓儿女情深,史无前例。在长征的路上,那怕敌军后追,高山险阻,毛泽东照样在马背上吟他的《忆秦娥》,很是潇洒地来两句:“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才叫:惟大英雄见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那位大学者胡适,自视颇高,且与毛泽东政见不合,可他也不得不感叹:“抛开政治不说,毛泽东的词,那绝对好的。”
毛泽东讲话风趣潇洒。延安被敌人封锁时,他对大家讲:“我们是饿死呀,还是解散呀,还是生产自救呢?”大伙都乐了。于是就有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就有赛江南的南泥湾。
毛泽东写文章更是洋洋洒洒,从无半点八股气,官场气。他的雄文四卷绝大部分是在延安13年中创作的,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纵论天下,讥讽政敌;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寓宏旨于幽默之中,藏哲奥于谈笑之间。运用之妙,令人望尘。仅那一篇《别了,司徒雷登》就叫人玩味不已。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胆大包天,蒋先生重庆三请,便延安机场腾空而起,惊得国人一身冷汗。柳亚子先生说,只有毛泽东才能干出此等事。毛泽东则道:蒋先生留我,我也好在国统区办点正事。潇洒不潇洒?
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其潇洒不逊于三国孔明。国共和平协议墨迹未干,胡宗南的大军便逼近延安,毛泽东却若无其事地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潇洒不潇洒?撤离延安前,毛泽东让人把窑洞里里外外打扫个干干净净,并摆放了许多带不走的书籍,美其名日:让胡宗南队伍学点马列,因为毛泽东认为延安窑洞出马列主义。潇洒不潇洒?撤出延安后,敌军在后穷追不舍,何等危机,毛泽东则偏要看看蒋军士兵的样子;好不容易劝老人家离去,毛泽东却在身后非要插上一块牌子:“毛泽东由此去’,潇洒不潇洒?在他眼中,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大不了就是一盘上了桌的红烧肉罢了。他还要上演13年前四渡赤水、兵临贵阳、抢夺大渡河、巧过金沙江游击战之拿手好戏。为了牵制蒋军,毛泽东始终不离山恋叠嶂、沟壑纵横的陕北,再现“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顶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情景。潇洒不潇洒?转战途中,遇蒋军飞机轰炸,众人扶起睡梦中的毛泽东欲转移,可老人家偏要拿颗烟来!轰炸刚停,没等大家缓过神,他却指着地上的炮弹皮对身边警卫笑道:别忘了打一把好刀噢。潇洒不潇洒?以至后来的三大战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潇洒不潇洒?
潇洒的毛泽东,在他眼里,这世上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物。美国该是惹不起的头号强国吧,而毛泽东在延安小石凳前对来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决然断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至于后来保家卫国时派兵到朝鲜和老美干了一仗,未了还轻描谈写地说了一句:“顶了他一下,也没啥。”
潇洒的毛泽东,生命无限。年轻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老来仍然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集猴气、虎气于一身,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认为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地球该是庞然大物吧,在毛泽东眼中不过是“小小环球”,“坐地日行八百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宇该大吧,那不过是毛泽东靠着抽宝剑的地方,连莽莽昆仑也要当作蛋糕切呢——“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该是了不得的大英雄吧,而毛泽东嫌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很有些看他们不起。
总之,从延安回来的路上,毛泽东的形象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在杨家岭中央会堂合唱的《东方红》仍然久久回荡在耳际。我们崇敬领袖,缅怀其丰功伟绩,用以教育后人饮水思源。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潇洒的毛泽东,因为有其人才能有其事,有强帅才能无弱兵。说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恐非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