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 00:00:00郭炜
文史月刊 2011年4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然而,一些败类却卖国求荣。在日军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为日军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
  
  德王想建蒙古国——“蒙古军政府”
  
  一、日本关东军支持德王掌了权
  
  日军侵占东北后,在关东军的策动下,内蒙古东蒙三盟加入伪满洲国;关东军得陇望蜀,又向西蒙渗透。这一趋势,使西蒙各旗猝临复杂政局。少数王公贵族难以按捺“独立”野心,开始迈出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第一步。
  德王生于1902年,6岁继承王位,10岁晋升和硕杜稜亲王,22岁升任锡盟副盟长。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谙熟汉文,与迂腐老迈的王公相比,显得有新思想,因而颇具号召力。1929年,德王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关东军也十分看好德王,多次上门游说拉拢。“九·一八”事变后,锡盟盟长索王在德王和关东军内外压力下称病去职,德王代之,由此掌握了盟务大权。
  
  二、蒋介石和德王各让了一步
  
  出任盟长后,德王复辟大元帝国的野心日益暴露。此时,关东军为了染指西蒙,频频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为了防止西蒙伪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抚。德王左右逢源于关东军和国民政府之间。
  1932年秋,蒋介石在武汉召见德王,但未应允其“蒙古旗宣抚使”的职务要求,德王十分恼怒。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西侵热河,4月再占察东多伦。德王决计乘势破釜沉舟,加快“独立”步伐。
  7月26日,德王召集西蒙各旗王公召开第一次自治会议,联袂向南京政府发出请求“自治”通电;8月14日,再电南京政府,宣布西蒙准备成立“自治政府”,局势骤然紧张。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德王和蒋介石各有让步,决定成立直属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
  
  三、终究耐不住
  
  “蒙政会”成立不久,德王感到不但“独立建国”愿望没有实现,其活动还要受国民政府,甚至是察哈尔、绥远两省的制约。
  日本关东军则加紧对德王的策动工作,向其提供了大量枪弹和经费。
  德王决定铤而走险,彻底走亲日路线,开始频频与关东军接触,商讨建立“蒙古国”事宜。
  国民政府不断接到相关密报。为了防止西蒙全部被德王裹胁而去,南京方面先声夺人,1936年1月25日,明令将“蒙政会”一分为二,另行组织“绥境蒙政会”,将德王所辖一部分改称为“察境蒙政会”。
   2月10日,德王在王府举行“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典礼,并以成吉思汗三十世子孙名义宣读誓词,表示“誓愿继承成吉思汗伟大精神,收复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到会表示祝贺,强调“日蒙携手,亲密合作”。5月初,德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蒙古军政府”,使用成吉思汗纪元731年纪年,悬挂蓝地红黄白条旗。
  
  四、伪蒙军不堪一击,德王又挂上了“察境蒙政会”招牌
  
  “蒙古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开始编练蒙军工作。
  其间,日本关东军西进计划受到傅作义部阻击,停滞不前。
  10月初,关东军与德王商定,武力西犯绥远。岂料傅作义先发制人,一举摧毁关东军特务机关,并重创德王伪蒙军。傅作义乘胜追击之时,“西安事变”发生,傅作义不得不停止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德王西犯绥远惨败后,伪蒙军尽管得到整编补充,但不敢轻举妄动,在德化一代静观事态发展。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傅作义部向德化进攻,德王如惊弓之鸟,仓惶逃回苏尼特旗王府,再度挂起“察境蒙政会”招牌,以为缓兵之计。
  “蒙古军政府”就此告一段落。■
  
  中国现代第一个伪政权
  ——伪满洲国
  
  一、“希望的土地”
  
  日本一直觊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起草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
  这一方案得到了裕仁天皇的认可。
  为了稳妥地策动东北“独立”,关东军计划先在省、县建立伪政权,而后再逐步扩大,直至建立伪满洲国。
  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频繁活动,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伪政权都建立起来了
  
  首先宣布“独立”的是吉林省的熙洽。
  9月28日,熙洽声明同南京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宣布“独立”,任命了一批汉奸为吉林省各机关的官员,并“聘任”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为顾问。
  11月10日,辽宁省伪政权亦宣告成立,以袁金铠为伪省长,并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后来,关东军认为袁金铠效命不力,又启用前省政府主席臧式毅出任伪省长。
  黑龙江省由于马占山抗日,伪政权建立最迟。
  1932年1月3日晨,张学良东北军全部撤出锦州,至滦县地区集结。当日下午,日军占领锦州。在这种形势下,马占山孤军奋战,打响了东北抗日第一枪,之后,马占山率部有计划地撤退了。
  1月7日,张景惠发表就任“省长”宣言。
  至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伪政权都建立起来了。
  
  三、溥仪被日本人从天津带到旅顺,成立了伪满洲国
  
  为了把“自治运动”扩展到市县,1931年11月10日,日军指使汉奸于冲汉在沈阳成立“自治指导部”,监督和指导各县行政,拼凑县一级政权。
  “自治指导部”不只是日本侵略者攫取县市一级政权的主要工具,同时还是制造伪满洲国的重要宣传机构。许多有关“满蒙独立运动”的宣传品,以及各县所谓“促进”伪满洲国建立的电文,都出自这个机构。
  在地方伪政权建立起来后,日本侵略者便开始策动溥仪到东北,成立伪“中央政权”。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1911年被迫退位。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北京,被日本人安排在天津日租界严加掌控。1931年底,日军劝诱威逼,将溥仪从天津带到旅顺。
  1932年2月初,日本军部要求关东军务必在2月中旬前建立“新国家”。
  2月5日到25日,日本关东军接连召开了10次所谓“建国幕僚会议”,加紧策划并具体制定建立伪满洲国方案。
  2月16日,关东军在沈阳召开“建国会议”,出席会议的主要有张景惠、熙洽、臧式毅、马占山(诈降)四人,所以又称“四巨头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四巨头”接受了建立伪满洲国计划。
  1932年3月1日,关东军发表所谓“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
  9日,举行了溥仪“就职典礼”和升“国旗”仪式。
  伪满洲国定都长春,年号为“大同”,以新五色旗为“国旗”,元首称“执政”,由溥仪出任;郑孝胥任“国务总理”,赵欣伯任“立法院院长”,于冲汉任“监察院院长”,张景惠任“参议院议长”。
  1934年3月,伪满洲国改称为“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改为“康德”。
  
  四、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向苏联红军投降,伪满洲国土崩瓦解
  
  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同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成为被日本人玩弄于股掌的傀儡。在随后的13年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残酷镇压东北人民的正义斗争,疯狂掠夺国民经济命脉,大搞淡化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殖民教育,并以移民方式抢占中国大量土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战争机器运转,日军在伪满汉奸的帮助下,极力搜刮战争资源,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关东军一败涂地。15日,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后,关东军向苏联红军投降,伪满洲国即土崩瓦解。■
  
  
  宋哲元不愿叛国投敌当汉奸?殷汝耕愿意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一、把大象切割来吃——“分离华北”成为日本“帝国政策”的组成部分
  
  日军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后,又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地区。
  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了《塘沽协定》,华北门户洞开。此时,由于尚未完成全面侵华准备,加之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日军决定改变侵华政策,由以军事占领为主、政治侵略为辅,改为以政治侵略为主、军事占领为辅,也就是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从1935年4月开始,日军开始积极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9月,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散发了《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小册子,公开鼓吹“华北自治”。同时,他还发表《声明》,宣称要“依靠华北民众力量,逐渐使华北明朗化”,形成日、“满”、华共存的基础。
  10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鼓励华北自治案”,“分离华北”成为日本“帝国政策”的组成部分。
  
  二、“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出笼了
  
  多田骏把策动的目光瞄准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河北省主席商震、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统治山西、绥远两省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妄图把这四个华北实力派拉拢在一起,拼凑一个“自治政权”。但是四人都冷淡敷衍,采取观望态度。不久,策动宣告失败。
  关东军不满天津驻屯军负责的“华北自治”工作进展缓慢,急欲插手华北。
  1935年10月,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去华北,土肥原仔细衡量宋、阎、韩、商四人,决定首先把手伸向宋哲元。
  岂料宋哲元不愿叛国投敌当汉奸。
  土肥原于是决定暂时停止说服宋哲元,而全力策划殷汝耕首先脱离南京政府,撕开“华北自治”的口子,以便向日本军部有所交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出笼了。
  
  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殷汝耕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联系。《塘沽协定》签订后,亲日派的殷汝耕被委任为冀东“蓟密区”专员,后兼任“滦榆区”专员。从此,殷汝耕独揽了整个冀东地区的军政大权。当土肥原向殷汝耕提出,由其主持首先在“战区”实行“自治”时,殷受宠若惊,欣然从命。
  1935年11月23日夜,殷汝耕和一批汉奸在天津日租界的一家旅馆中聚会,策划“自治”问题,土肥原等特务也参加了会议。
  11月24日晨,殷汝耕由天津返回通州,晚上就召开了有蓟密、滦榆两区各县县长及香河、昌平、宝坻三县县长、各保安队长参加的会议,当场宣布实行“自治”,宣布“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联省之先声,谋东亚之和平。”
  11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通州宣告成立,殷汝耕任委员长。
  自治区域除原冀东22县外,还包括延庆、龙关、赤城三县。
  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支持纵容之下,公然宣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务长官”,总揽军政大权。
  1938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吞并。■
  
  北洋遗老通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1938年1月18日,日本陆军省拟订《华中政务指导方案》,提出要在华中建立亲日政权。后又指定陆军特务部负责筹措,在华中建立伪政权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在物色华中伪政权的头面人物时,华中日军特务机关长原田熊吉看上了唐绍仪,多次前往上海游说,但不久唐被刺身亡,原田熊吉只好另觅名流。
  就在这时,段琪瑞的心腹梁鸿志主动找上门来。
  原田熊吉很重视梁在北洋时期的政治经历和他与“华北临时政府”汉奸的历史关系,认为他是“进行新政权机构建设的最合适人选”。
   1938年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陈群任“内政部长”,陈箓任“外交部长”。下辖苏、浙、皖三个省政府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政府。
  华中伪政府成立后,梁鸿志一伙在他们登台的两年时间里,以维新政府的名义组建汉奸军队,订立卖国条约,出卖华中资源,劫掠人民财产,发行伪钞,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该伪政权被吞并。■
  
  历时10年之久的伪蒙小王朝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一、赶走了傅作义,占据了绥远城
  
  平津战事扩大后,日本关东军强烈要求大本营批准对西蒙直接用兵,以实现其侵占整个内蒙古的宿愿。
  1937年8月9日,日本参谋本部批准了关东军的请求。
  次日,关东军组建察哈尔派遣兵团司令部,并在多伦设立前方指挥所。
  蛰伏在苏尼特的德王被召至多伦,协同关东军西犯绥远。
  8月20日,伪蒙军配合关东军西犯,一月之内先后占领多地,赶走了傅作义,占据了绥远省城。
  
  二、德王想“独立建国”,日本也不让
  
  德王得意忘形,再做“建国”迷梦,准备“定都”归绥,但遭日本关东军拒绝。
  8月27日,关东军携伪蒙军攻占张家口,张家口商会于品卿投敌,组织张家口治安维持会。
  9月4日,在关东军操纵下,以张家口维持会为基础,成立“察南自治政府”。
  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如法炮制维持会,后成立“晋北自治政府”。
  关东军虽已将察南、晋北20余县划入“蒙疆”地域,但却不打算立即在该地区建立统一的伪政权,而是要对各伪政权实行分治合作方针,以牢牢控制各傀儡,特别是遏制德王“独立建国”的欲望。
  
  三、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德王多次碰壁后,只好暂搁“建国”想法,按照关东军的意思,将“军政府”改组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内蒙古、察南、晋北三个伪政权分治格局大体形成后,关东军开始考虑三者的合作问题。
  1937年11月22日,伪蒙政府最高顾问金井章二召集各伪政权头目开会,指示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
  为避免各伪政权角逐最高权力而纷争,总务委员长一职由金井章二代行,金井章二成为各伪政权的太上皇。
  德王不死心,又向关东军提“独立建国”一事,并带人跑到东京游说,遭到拒绝。
  1939年4月,关东军为稳住德王,委任其为总务委员长。
  进入1939年以后,国际形势急剧恶化。5月,诺门坎事件爆发,日军北进计划被苏军挫败。日本大本营深感北方防务软弱,指示驻蒙军加快“蒙疆”防共地带建设,促成各伪政权的合并。
  关东军应允将察南、晋北伪政权降为地方政权后,德王于8月29日召开“第四次蒙古大会”,通过了政权合并方案。
  9月1日,“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德王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为副主席。
  
  四、历时10年之久的伪蒙小王朝烟消云散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德王会同日本经济侵略机构,采取严格的经济统制政策,开发产业、垄断金融、控制交通,对“蒙疆”经济资源和人民财产进行了野蛮劫掠。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苏蒙联军占领德王府。
  19日晚,德王、李守信携部分伪政府要员随撤退日军逃亡北平。
  途中,德王接到蒋介石委任电报,不由重新燃起新的希望。之后,德王赴重庆,继续鼓吹蒙古独立。李守信只身出关,为蒋介石组织“东北民众自卫军”,继续与人民为敌。历时10年之久的伪蒙小王朝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汪精卫卖国——“伪国民政府”
  
  一、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和日本人商量好,从重庆出逃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身为国民党中央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积极鼓吹“抗战必败”的亡国论调,竭力鼓吹妥协和投降。
  
  1938年7月,日本对蒋介石的诱降工作失败后,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
  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
  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12月18日,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秘密逃离重庆,经昆明到达越南河内。
  日本政府得知汪精卫出逃后,于12月22日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
  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向蒋介石等人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明确表示了其卖国立场,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
  
  二、气得蒋介石要杀了汪精卫
  
  汪精卫卖国投敌,立刻遭到了全国各党派人士的强烈声讨。
  1939年元旦,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一切职务,同时要求抢在汪离开河内到南京筹组伪政府之前将其杀掉。
  军统局局长戴笠奉蒋介石之命,偕大批军统特务立即飞往河内,准备刺杀汪精卫。但由于情报失误,加上汪精卫早有防范,军统在河内的刺杀行动失败。
  戴笠此后又接连策划暗杀行动,但连续五次皆未得手。
  
  三、汪精卫遇刺未死,顿生报复之心,决心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
  
  汪精卫遇刺未死,顿生报复之心,决心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
  日本政府派影佐祯昭等人前往河内,将汪精卫转移到安全地。
  3月25日晚,汪精卫一行登上了租借的法国货轮芳·福林哈芬号,又转移到日本货轮北光丸,于5月6日抵达上海。
  同月,汪精卫赴东京与日本首相平沼骐一郎会谈,乞求建立伪中央政府。
  1939年底,汪精卫和日本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以出卖国家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将北平、南京的傀儡政权合于一体,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长。
  尽管表面上华北、华中伪政权同时宣告解散,但由于得到华北日军的支持,华北伪政权更名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后,实际上自成一体,根本不认同汪伪中央。
  汪伪政权建立后,疯狂劫掠沦陷区经济资源,协作“大东亚圣战”;积极在敌占区建立各级伪政权,组建伪军,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口号,破坏抗战,配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和“扫荡”,残酷杀害沦陷区人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公博主持召开了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解散伪“国民政府”,将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改为南京临时政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改为治安委员会。会后宣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解散。
  至此,汪精卫傀儡政权正式宣告灭亡。■
  
  华北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一、平津两地沦陷了,成立了汉奸维持会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扩大战端,向中国驻军发动全面进攻,7月底攻陷北平、天津。
  随后,日军着手在平津两地组织汉奸维持会,以彻底取代名存实亡的国民党地方政权机构。
  7月30日,北平维持会成立。
  8月1日,天津如法炮制,成立了维持会。
  不久,平津两地维持会又成立联合会。华北沦陷区各市县亦陆续成立了数十个汉奸维持会。
  1937年8月底,寺内寿一大将出任新组建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二、王克敏待价而沽,与喜多一拍即合
  
  寺内寿一抵达天津后,立即策划在华北成立统一的伪政权,并委任喜多诚一为特务机关长,具体筹措伪政权的成立。
  喜多看重与南京政府无历史渊源的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等人,多方设法游说他们“出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克敏、董康等北洋遗老。
  王克敏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是有名的亲日分子,深得日方青睐。
  “七七”事变后,他蛰居上海,待价而沽。喜多亲赴上海,二人一拍即合。
  11底,王克敏衔命北上,到北平后即与董康等人成立“政府”筹备处,并计划于1938年元旦登场。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粉墨登场,历时八年曲终人散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为打击国民党抗战意志,指令王克敏立即成立伪临时政府。
  翌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匆忙粉墨登场,并发表宣言,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辖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个省公署和北平、天津两个市政府。
  伪政府成立后,平津维持会联合会宣告解散,各地维持会也先后纳入伪政府系统。
  1938年2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也并入“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成立后,日军为把华北建成“以战养战”基地,对华北资源进行了空前野蛮、贪婪的掠夺,不计其数的煤、铁、盐、棉及粮食被日军战争机器吞噬。
  日军还在华北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大肆宣扬所谓“王道”思想,以泯灭我民族抗战精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华北群奸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历时八年之久的华北伪政权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