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骂李承晚无

2011-12-29 00:00:00孟半戎
文史月刊 2011年5期


  一、李承晚突然不听话了,美国人禁不住又气又急
  
  1953年春夏之交,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想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遂令美方代表跟中朝方代表恢复中断6个月零18天的板门店停战谈判。
  谈判异常顺利,6月15日,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达成了全部协议。
  这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然而,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他原想仗恃美国的军事力量吞并北朝鲜,实现他的“大韩民国”的“国家统一”,现在美国怎么能在关键时刻开溜呢?
  于是,他“痛苦,混沌而郁郁不乐”。在一番恼怒之后,他不自量力地威胁美国人:“如果达成一项容许志愿军留在朝鲜的和平建议,大韩民国将认为它有理由要求,除了那些愿意参加把敌人驱逐到鸭绿江以北的国家外,所有盟国都得离开这个国家。”
  李承晚好似决心要将战争打到底,他高呼“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必要时单独作战”,并公开拒绝停战的条款:“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一贯要求应该把中共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做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
  南朝鲜国民议会也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南朝鲜政府则高叫“反对任何妥协”、“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在李承晚集团威逼下,汉城、釜山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对停战的“群众示威游行”,更有甚者,南朝鲜政府谈判代表竟单独退出谈判,以示抗议。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急电李承晚,要求他“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联合国军指挥,处理并结束目前的敌对行动。”
  但李承晚对艾森豪威尔的电令置若罔闻,决心铤而走险。6月17日深夜,南朝鲜当局以“就地释放”为名,胁迫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余人离开战俘营,押送到南朝鲜军队训练中心。
  这种公然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激起了全世界的公愤。各国舆论一致大骂李承晚为“出卖和平的叛徒”,“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中立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称这是一件“很遗憾而极其令人反对的事”,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向李承晚提出强烈抗议:“女王政府强烈谴责这种背叛行为!”一些国家甚至要求美国换马,撤掉这个傀儡。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听到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两手一摊,无奈地说:“让中国人教训一下李承晚吧!”5pZcGrt2PSEPVr+0WwSu7g==
  三年来,为了证明韩战是正义的,美国在全世界把傀儡李承晚吹成了“民主斗士”、“自由楷模”,现在发现李承晚竟是个如此刁钻的小人,美国人禁不住又气又急。
  
  二、让中国人教训一下李承晚吧
  
  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当即指示:“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
  6月20日,朝中方面首席谈判代表南日大将在双方代表团大会上,宣读了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致“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信,严厉指责美方纵容南朝鲜当局的行动:“我们认为你方必须负起这次事件的严重责任,必须负责立即追回被释放的全部战俘,保证以后绝对不发生同类事件……”并责问克拉克:“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政府的军队?……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
  6月21日,在彭德怀亲自主持下,志愿军司令部在桧仓山洞中举行作战会议,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第三次反击,狠狠地打击南朝鲜军。
  7月13日夜,金城战役开始了!志愿军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爆发,划亮了朝鲜夏夜的夜空,不到半小时,志愿军向南朝鲜首都师、第三师、第六师、第八师阵地上整整倾泻了1900吨炮弹。
  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头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火力优势。美国战史记载:“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垮了。”
  惊天动地的炮击刚一结束,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统一指挥5个军向金城地区4个南朝鲜师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敌军战线被全面突破,整个战场完全被志愿军主宰。
  激战了整整一个通宵,天亮了,志愿军惊喜地看着天空,云浓雨大,美国飞机来不了啦!
  曾和日本军官对劈过军刀的杨勇决定:“打破常规,白天进攻!”
  南朝鲜军的防线再也顶不住了,到14日晚,金城川之敌全部被肃清,南朝鲜守军4个师遭到毁灭性打击。21小时内,志愿军在“联合国军”构筑2年之久的现代化防御阵地内推进了9.5公里,这是战争双方在阵地战阶段推进的最高记录。
  
  三、志愿军迅猛进攻,南朝鲜军大溃败;美国人骂李承晚无能,李承晚骂美军见死不救
  
  志愿军迅猛进攻,南朝鲜军大溃败,导致美国人和李承晚之间矛盾骤增,美国人骂李承晚无能,李承晚骂美军见死不救。
  尽管如此,“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泰勒还是得充当救火队员,匆忙赶到金城前线指挥反扑,声言发动最大的反攻,企图夺回失地。
  泰勒的反攻撞上了铜墙铁壁。从7月18日起,整整10天,面对“联合国军”七个师穷凶极恶的反扑,二十兵团仅仅弃守了因背水难以坚守的白岩山地区。
  打到7月27日,志愿军阵地固若金汤,整个金城战役歼敌已达5.3万余人。
  在金城大捷的同时,正面战线上的志愿军其他各部队和人民军也在发起一波波小规模进攻,前后歼敌1.6万。
  总计此次进攻作战,志愿军共歼敌7.8万,缴获45辆坦克,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志愿军伤亡3.3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例为2.3:1。
  战果之大,进展之顺利,连志愿军将帅们都觉得出乎意料。
  
  四、美国给李承晚停战做“担保”
  
  在金城战役进行的同时,美国人终于向中朝作出了停战的承诺。
  一向吊儿郎当的“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中将这次老实多了,过去每次谈判,他总是满不在乎地跷着二郎腿,有时在中朝方代表发言时,吹口哨表示蔑视。
  哈里逊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一本正经地端坐在那里,认真地听取和严肃地回答朝中方代表的一系列质问。
  中朝方(质问):究竟“联合国军”能不能控制南朝鲜政府和军队?
  对方(答):由于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你方可以确信“联合国军”司令部,包括韩军在内,已准备履行停战协定的各项规定。
  问:我问的是南朝鲜军队到底受不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节制?
  答:是的,韩军属于“联合国军”司令部。
  问:对于已经达成的停战协定的实施,你方能保证南朝鲜政府和军队不进行阻挠和破坏了吗?
  答:我方保证,韩国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条款的实施。
  问:我问的是如果它进行阻挠和破坏怎么办?
  答: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以支持。
  (称自己共同作战的盟友为侵略,这在国际关系史和现代战争史中都是少见的)
  问:如果南朝鲜破坏停战,发动进攻,为保证停战,朝中方面采取必要行动抵抗进攻时,“联合国军”将持何种态度?
  答:“联合国军”将继续遵守停战协定并承认朝中方面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障停战。
  向交战对手做出遵守停战的保证,这在美国近200年的建国历史上所进行过的近百场战争中还是首次。
  经过数次磋商,双方约定,7月27日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五、“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7月24日,双方谈判代表最后一次确定了朝鲜战场的军事分界线。由于金城大捷和其他地段的胜利,中朝方战线在6月17日之后又向南推进了192平方公里。
  
  7月27日上午9时,寂静的板门店活跃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记者和“联合国军”军官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他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真是奇迹,仅仅一夜之间,昨天谈判使用的帐篷竟然变成了一座庞大的木制大厅。
  签字大厅是前一天确定,由中国工人修建的,他们在短短7个小时内,用木料建造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具有朝鲜民族风格的飞檐斗拱的大厅,既宽敞明亮,又庄重典雅。
  美国人看着这座大厅半晌无语,记者们则纷纷称赞共产党人办事效率真高,没想到一夜间建起一座崭新的建筑。
  大厅中央并列两张长方形的会议桌,这是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桌。西边桌子上立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东边桌子上立着联合国旗。会议桌中间是一张方桌,置放双方18份签字文本。
  9时半,双方各有8名臂佩袖章的安全军官同时相对,以正步进入大厅,接着,双方签字人员分由东西两门鱼贯而入。
  10时整,在一片寂静中,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并肩从南门进入大厅,各自就座。
  10分钟内,双方签好了18本停战协定。
  南朝鲜没有代表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然后,南日和哈里逊各自带回对方的9本协定交由本方司令官签字。
  按国际惯例,应由双方司令官在此签署停战协定,但中朝方提出,为防止李承晚破坏签署仪式,刺杀对方司令官,建议采取此种稳妥形式。“联合国军”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
  10时10分,签字双方退出签字大厅,此时金城战场双方还在杀得热火朝天。
  停战协定在双方代表10时签字时起还要再过12个小时(当日夜22时)才能生效,在此之前,双方还处于战争状态。
  直升飞机立刻将中朝方签字文本送到汶山“联合国军”司令部,司令官克拉克面色如霜,一言不发地在9份文本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以后,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
  “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痛苦”。
  克拉克签字时,南日大将正飞车奔赴平壤。当晚10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在平壤的首相府,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此时,志愿军统帅彭德怀在人民军副司令崔庸健陪同下,来到首开停战谈判的开城来凤庄。
  次日上午9时30分,彭德怀在志愿军代表团新建的会议室里,用毛笔在停战协定的文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彭德怀”三个字。
  彭德怀签字完毕,室内响起一片祝贺声。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著功勋的彭德怀将军,以激动的心情大声宣布:“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已经停止,全世界人民所渴望得到的停战已经实现了!”
  中方代表团成员李克农、杜平、柴成文、丁国钰等将军参加了签字仪式。
  
  六、顷刻间,万籁俱寂
  
  7月27日22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停火令到达前1刻钟,双方阵地上对空射击的枪声、炮声此起彼伏,照明弹照得阵地如同白昼一般。横贯朝鲜中部的200公里长的战线上,漫山遍野一片通红,双方都在用钢铁和炸药向对方进行最后的示威。
  手表上的时针指向22时,顷刻间,万籁俱寂,弥漫在天空中的硝烟与火药味慢慢地消失在夏夜的凉风中。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前,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土地上,那震天动地的炸弹、炮弹和机枪声,就在这一刹那间变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