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筒里打出段祺瑞

2011-12-29 00:00:00王仕军
文史月刊 2011年5期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十余年。
  “北洋之虎”段祺瑞是北洋第二号人物,他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的人物。
  段祺瑞从1885年开始接受炮兵教育,此后近20年时间内,他都与大炮紧密相连。他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离不开大炮。
  
  一、小康之家长大的段祺瑞很得意他的“一元钱起家”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1865年生于安徽六安,后举家迁到合肥,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段合肥”。
  他的祖父段佩与同乡刘铭传关系甚笃,曾一起创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后来编入淮军,累官至记名总兵。
  1870年,段佩在合肥大陶岗买田百亩,为子弟开创了一个小康的家境。
  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老实厚道,只会种田,别无他长。
  段祺瑞是长子,下面还有一妹两弟。段祺瑞从小养在外婆家,稍长大些后,段佩将他携往江苏宿迁的任所,在军中为其延请塾师,平时常带在左右。
  1879年,段佩病卒于军营中,14岁的段祺瑞失去了这个靠山,扶柩归梓,开始务农,他的生活也日益窘困,变得拮据起来。
  1882年,段祺瑞决心去威海投奔在军中做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因为没有钱,他只带了一块银洋,步行2000余里,跋涉到了威海。段从德安排他在营中做司书,段祺瑞从此开始了佩剑戎装的生涯。后来,他常对子女讲起这段艰难往事,不无得意地自称是“一元钱起家”。
  
  二、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段祺瑞三炮打红扬了名
  
  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了武备学堂,拟从淮军士官兵弁中选拔生员。段祺瑞一考而中,成为第一期预备生,进入炮兵科。
  天津武备学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立学理念,不仅有西式的兵法、地利、军器、炮法、算法、测绘等课程,也有传统的经史教育。段祺瑞全力以赴,学习极其刻苦,成为炮科一等一的好学生。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李鸿章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十分重视,经常亲自去学堂视事。1886年的一天,李鸿章又去武备学堂,学堂专门为其准备了马、步、炮、工程兵等的操练以示训练成绩。
  下午进行炮科实弹演练,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海面上风力达到四级,海上活动靶随着浊浪时隐时现。
  要在平时,遇上这样的天气,演练就取消了,学员们惮于天气恶劣,嘀咕着要求改期。教习也感到没有把握,于是一位管带硬着头皮见李鸿章,请求演练改期。
  然而李鸿章已经在山顶上临时搭起的观操棚内就座。尽管风雨交加,李鸿章却兴致勃勃,他一手拿起望远镜,瞄准靶场,一边对管带说:“一点小雨,何足挂齿?赶紧开始吧!”
  演练只好按时开始。果不出所料,成绩十分糟糕。开始射击的几门炮有的连靶边都没挨到。李鸿章的脸色仿佛天色一样黯淡下来,官员们也忐忑不安。
  接下去的几炮还是不成,李鸿章蓦地扔掉望远镜,站了起来。眼看着李大人怒气冲冲,就要离开观操棚,忽然听到有人喊:“打中了!打中了!”随后喝彩声不断。
  随从赶紧把望远镜递给李鸿章,李鸿章顺着炮声望去,这名炮手果然不凡,三发三中。
  演练结束后,李鸿章传话要见这名炮手,一个结结实实的青年走了上来。
  “你叫什么名字呀?”
  “学生段祺瑞。”
  “哪里人呀?”
  “学生是合肥人。”
  当时洋务派内部派别林立,有李鸿章的淮系,曾国藩、左宗棠的湘系,张之洞的湖广集团。李鸿章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特别注重同乡,尤其是青年才俊。现在,听到段祺瑞不仅是安徽人,而且还是合肥人,后来又得知段祺瑞的祖父和族叔均为淮军将领,祖父又曾随李鸿章剿过捻军,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对这个旧部子弟愈发有好感。
  他接着又询问了一些军事问题,段祺瑞对答如流,李鸿章大喜,夸奖他“熟知军事,俾其造就,是一个可用之才”,让手下人记住段祺瑞这个年轻人。
  
  三、李鸿章格外垂青小老乡,段祺瑞德国学火炮
  
  毕业后,段祺瑞被派到辽东半岛的旅顺港监修炮台。
  1889年,清政府拟选拔五个人去德国学习军事。名单送至李鸿章手里,李鸿章皱了皱眉,有些不高兴,因为名单上五个人有三个是山东籍的,安徽籍的才两人。他想到了武备学堂的段祺瑞,大笔一挥,划去一人,把段祺瑞列在名单之首。
  1889年春天,段祺瑞来到德国柏林陆军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和各种操练课程。一年后,他们又奉命到鲁尔区埃森克虏伯兵工厂,进行火炮实习。
  克虏伯家族各种威力巨大的先进火炮,让段祺瑞真正感受到“夷技”的魅力,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摆脱落后挨打、备受屈辱的局面,他和另外四名留学生拼命用功学习。
  段祺瑞和他的同学完成了学业之后,李鸿章又特批这位小同乡一人留在德国克虏伯炮厂学习弹壳加工、炮管膛削、铣磨来福线、灌注优质钢;检验钢材拉力、挤压力试验;各类火炮的型制构造、使用和保养等课程。
  李鸿章先后两次写信给段祺瑞,勉励他精学苦造,对他给予了很高的期许。
  
  四、“中国近代第一炮兵司令”
  
  1890年冬,段祺瑞学成回国,满心以为会大展才华,不料却被搁为闲职,一开始任职于北洋军械局,不久又被调回威海任随营教习。
  当时,新式军队尚未开始大量训练,行伍出身的将领们固步自封,哪里看得起什么留学生!朝廷花那么大气力和财力进行选拔和培养留学生,学成之后却弃如敝屣,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但段祺瑞就是段祺瑞,当学生是好学生,当教习也是个好教习。他倾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