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四则

2011-12-29 00:00:00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1年9期


  静子姐姐:
  我是一个心境灰暗的男孩。学习上的失败、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生活的不顺,这些都让我情绪很低落。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呢?
  刘金鑫
  
  如何创造良好的心境
  
  心理学上,心境是指一种比较微弱但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的特点。心境往往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使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能使人的精力倍增,信心倍增,有益于身心健康;而消极的、悲观的心境则使人沮丧,让人失去信心和希望。
  只有走出灰暗的心境,才能创造良好的心境。下面给大家介绍创造良好心境的一些方法:
  1.热爱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他会给他人带来生活的快乐和希望。
  2.学会幽默。幽默是不良情绪的消毒剂和润滑油,既可缩短与他人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在欢声笑语中忘却忧愁,获得乐趣。
  3.学会宽容。宽容是酿造生活美酒的蜜,是消除隔阂、增进感情的法宝。
  4.助人为乐。多一点奉献精神,少一些私心杂念,关爱他人,将使你感到天广地宽,心情舒畅,心境坦然。
  5.谦虚谨慎。满招损,谦受益。汲取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多称赞别人,这样自己的心灵也会充满了愉悦。
  6.学会倾诉。倾诉是一种感情排遣,一种自我心理调节。郁结在心头的苦闷和烦恼,久而久之,就会损害心理健康。及时向朋友、家人、老师倾诉,会使受挫的心灵得到抚慰。
  7.学会遗忘。应该主动忘记不快和凄苦,消除心灵上的暗流。有时候,遗忘也是一种振作,一种排解,一种成熟。
  8.化悲观为乐观。悲观者遇到挫折,会在心理对自己说“生活总是这么无奈”,乐观者会通过种种努力去化解,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微笑着面对生活和工作。
  
  静子姐姐:
  在学校一次户外分组活动中,没有一个组愿意接受我,我感到很难过。后来我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我很多时候都我行我素,没有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我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书上说我这是缺少共情能力。请问什么是共情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
  郑锦波
  
  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
  
  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际关系的核心之一就是塑造共情。共情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能力,它表现为充分理解别人的内心,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具备共情能力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给予他人支持和帮助。因此,培养共情能力非常有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有共情特质的人很少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总是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即使与他人产生矛盾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和解决。
  缺少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如爱拿同学的缺陷来取笑;休息时间旁若无人地聊天、说话、煲电话粥;同学病了或是遇到突然变故而情绪低落,不会主动地问候一声,这些都会使人际关系趋于紧张。
  培养共情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关注周围的人;
  2.培养对他人需要的敏感;
  3.学习观察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4.通过搜集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5.增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学会倾听与换位思考。
  6.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为其中谦和、活跃的一员。
  
  静子姐姐:
  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太高了,希望我以后考上清华北大,但那并不是我的理想。我近期的目标是考上重点中学的体育班,向体育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