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房交会:价量冰火两重天

2011-12-29 00:00:00刘渝渝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6期


  虽然成交量惨淡,但长沙房交会依然传递出“价格上涨”的明显信号。
  
  5月29日,为期4天的长沙第31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落下帷幕。而此次展会规模以及成交量的大幅缩水更在会后成为焦点话题。在今年愈演愈烈的调控大棒下,在限购限贷的多重压力之下,一向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房交会又在传递着哪些隐秘的信息?
  
  缩水的房交会
  5月29日下午,长沙第31届房交会接近尾声,组委会也按惯例公布了此次房交会上成交数据。本届房交会4天累计成交各类房屋238套,成交金额2.18亿元;而这个数据,相比去年秋季房交会,在成交数量、成交金额上分别减少了805套、12.58亿元——这份成绩单让参展商们有些大跌眼镜。
  不过,翻看历史数据,不难发现,这并不是房交会第一次出现的窘境,事实上,连续几界的房交会的人气和销量的下滑,似乎在预示着,以销售为目的长沙房交会的没落。
  长沙第31届房交会参展楼盘46家,成交238套,金额2.18亿元;30届房交会参展楼盘42个,累计成交3823套,成交面积36.87万平米,成交金额20.92亿元,其中合同成交1043套,成交面积10.93 万平米,成交金额为 6.16亿元;29届房交会参展楼盘180个,累计成交2338套,成交面积31.53万平米,成交金额18.46亿元。
  成交数据减少的背后,是参展商对于房交会热情的冷却。
  “参展商明显减少,参展企业的质量也在下滑。”这几乎是业界对于房交会的共识。
  本届房交会的展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34家开发商携带了46个楼盘参展。这和去年同期春季房交会的70多家开发商携96个楼盘参展无法相比,更与2008年、2009年开发商从展位竞投时就开始的热情参与相去甚远。
  而且,在展会现场,大牌开发商也日益稀疏。展会现场,除了万科、中海、碧桂园、中信地产、通用地产等寥寥几家全国性房企以及本土的长房集团、宜居地产等品牌之外,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盘和新盘;保利地产也只是在政府展区的绿色地产展区内简单露面;恒大、万达、新世界以及正在推盘的北辰等企业都集体缺席房交会。
  房交会冷清的不可忽略的大背景则是当前限购限贷的严厉调控。
  楼市狂飚发展的时代正在远去,以往借道房交会创造销售神话的“机会”更是难以再现。参展项目中超过半数为预售楼盘的现实,也清楚表明,大多数的参展商只是希望借此平台展示形象和蓄客。
  来自恒嘉地产的分析报告显示,本次参展项目共计47个,主要以项目展示和认筹为主,其中认筹及形象展示项目共32个,占总参展项目的68%,在售项目(促销+现售)占总量的32%。本届形象展示项目所占比例大幅增加,促销现售项目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这也印证了今年4月8日召开的房交会新闻发布会上,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本届房交会组委会副主任胡汉清对于房交会的定位:重展示,轻销售。在这样的前提下,房交会这个平台的功能也近一步地被压缩,在销售业绩上的无力和并不算轻松的参展负担相比,房交会对于许多的开发商而言,正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途径。也难怪有业内人士发出了“房交会已经没落”的声音。
  
  回暖的楼市
  虽然房交会在没落,但是长沙楼市却在近期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行情。
  根据长沙市房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房交会开幕前的5月16日,长沙新房网签量为248套,超过房交会4天的销量;而从4月底开始,长沙楼市的每周销量呈现出了回暖的趋势。
  四月最后一周成交量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