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要促成国家有关部委尽快理顺电煤与电价之间的价格关系,建立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顺价售电机制。
受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火电缺煤、水电少水的影响,湖南省今年一季度以来“电荒”严重。数据显示,湖南能源消耗量中,自产量为52%,对外依存度为48%。从中可以看出,湖南能源供应缺口大,且外在能源补给难度大。
如何突围破解这一难题,我认为要有新的思路,湖南要从以下4个方面找出路。
一是优化本省能源供给结构。从长远战略看,要减少对火电、水电的依赖,增加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积极开发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及风能,尤其不能因为日本福岛核事故就放弃湖南的核电开发战略,现阶段还没有哪一种新能源能像核电那样与火电及水电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是改善能源供应条件和环境。开发新能源是长远战略,正所谓远水不解近渴,近5年主要还是要改善电煤及外部能源的供应。湖南一年消耗煤炭约9000万吨,自己能供2/3,1/3要从外省调进。原来还可从河南调煤,现在要从内蒙古、山西及陕西调煤,而从内蒙古调煤要经过5个铁路局,就是给指标也因为运力紧张而调不进。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有3个办法。
第一引黔煤或黔电入湘。2003年,我曾到湘潭谭家山矿做课题,就提出把主战场转移到贵州的战略,实施的结果是谭家山矿在贵州打下一片天地,拿回了自己的份额煤;
第二开辟新的运煤通道,我主张把络湛线打通成北煤入湘的第二运煤通道。山西、河南及陕西的煤可用这条线直接运过来,而内蒙古的煤先运到秦皇岛,再走海路运至湛江港,走洛湛线北上入湘。打通洛湛线还有一好处,那就是利用此线进口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煤炭入湘;
第三改调煤为引电。最近湖南与甘肃达到引陇电入湘合作框架协议就是这种思路的尝试。这就要加快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争取明年利用国家电网这条电力“高速公路”(陕北—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把山西、陕西等地丰富的电能输送到湖南。
另外,湖南省已有包括“葛—常—株”等3条500千伏线路与外省电网联络,可消纳三峡、葛洲坝等外省水电,所以要动用一切政策资源,争取更多份额的长江水电入湘。重点是三峡水电,要争取把目前20%的入湘份额提升到25%,争取更多长江水电入湘恐怕是近期缓解湖南电荒最有效、成本最合算的方案。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使湖南产业结构逐步轻型化。湖南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的霍夫曼趋势突出,重化工业占主体,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2%。所以,除了抓节能降耗,还要有其他手段促产业结构轻型化。
比如下大力气关闭、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且产能过剩的产业,主要是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及小有色冶金等产业;比如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那些低能耗的电子信息、生物、现代农业、轻工、文化创意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以此来稀释重型化的产业存量。
四是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反映能源生产供应及消费的体制机制矛盾,促成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理顺能源生产供应及消费之间的关系。湖南要促成国家有关部委尽快理顺电煤与电价之间的价格关系,建立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顺价售电机制。
至于湖南省内,要彻底停止执行2003年以来,供电富余情况下出台的那些鼓励用电的所有政策,建立差别电价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