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1-12-29 00:00:00
当代人 2011年3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联工作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在热情服务中提升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最好发展时期。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联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在为《文联工作概论》一书所作序言中如是说。
  
  当前中国杂技艺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杂技艺术本体的创新不够,重复和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杂技艺术各门类之间发展失衡,高空、马戏、滑稽、大型魔术等门类发展滞后,且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演出还处于低价、低端层面。此外,基础性建设不足,多数杂技团体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演出场所。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中国是杂技大国,而非杂技强国,未来中国杂技艺术要坚持走民族气派之路,真正实现从杂技大国向杂技强国迈进。
  
  传统戏曲应该开辟创作题材的新领域,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题材可以是历史的,但创作理念和立意必须是现代的。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再现经典,适当取舍,挖掘经典中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厚重的经典就能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灵慰藉。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谈戏曲创作题材的创新。
  
  无论是作家、艺术家,还是理论家、评论家,抑或是读者、观众、听众,都应当平等相待、坦陈己见,允许批评和反批评,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比较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中创新发展,齐心协力共建文艺生态,共享文艺生态,为推出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名家大师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说,催生艺术名家大师,理论评论工作要创造有利条件。
  
  人类有许多弱点,有许多劣行。人类必须克服这些弱点,清除这些劣行。搞戏剧的人就是要不断和自己做斗争,就是要不断否定自己,战胜自己。
  ——中国编剧李龙吟请教日本国宝级戏剧家铃木忠治“戏剧的灵魂是什么”。铃木忠治如是说。
  
  篆刻艺术发展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尊重秦汉至明清以降的传统脉络,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恪守这一传统复古不变,不行;完全抛开这一底线,演绎出新的花样,也不足取。守住这一底线,按艺术规律行事,做融会贯通的功夫,开拓出既古又新的天地来,才算有真本事。
  ——篆刻家高庆春认为,守住篆刻艺术发展底线,是这一代印人肩上的责任。
  
  每个好的摄影师的作品中都应该蕴涵自己的文化,让观赏者从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他来自何方。现在的中国摄影师们普遍都掌握了很强的摄影技巧,通过各种渠道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现在懂得了回过头来专注于发掘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单纯模仿。
  ——法国文化部摄影部主任阿聂兹认为,中国摄影艺术近30年来的变化非常惊人。
  
  一方面在国际大展上“反客为主”,敢于推出表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和审美风格的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彻底改变迎合性的文化态度:另一方面,以我为主,做大做强自己的国际品牌,如北京双年展,完全有可能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美术的被动地位,真正进入国际主流展览与文化体系,应从两方面入手。
  
  不管是戏剧冲突也好,折射现实也好,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给观众带来温暖和欢乐,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力量。影片中的人物始终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甚至面临着生死考验,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且将最美好的价值观和人生准则坚持了下来,能够乐观而积极地面对艰险、面向未来。
  ——导演尚敬谈电影版《武林外传》。
  
  文化自觉来源于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又来自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的支持。没有理论建构,美术就没有力量。如果没有观点鲜明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就不可能实现与国际美术界的平等对话。
  ——油画家詹建俊说,艺术多样的创作面貌,会带来艺术价值观选择的多样。这个时候,需要保持对本民族艺术发展方向的清醒认知,而如何加强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发挥理论建设对艺术实践的深层指导作用,是争夺国际美术话语权的关键。
  
  (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