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忧

2011-12-29 00:00:00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7期


  骄阳似火的7月,中国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90年,华夏大地见证了两段最重要的历程,从几十位成员的青涩初生到8000万党员的无比壮大,这是一个政党的成长之路;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这是一个民族的复兴旅程。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代代杰出共产党人的血肉与智慧,这两段历史已经合二为一,不可分离。
  而在这其中,1949又是一个最关键的节点,正是在这个节点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这种转变既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和民族的承诺。
  “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建设往往是比破坏更难的事情——我们所遭遇过的巨大挫折,所走过的长时间的弯路,都证明了执政的艰辛之烈,牺牲之巨丝毫不亚于革命时期。
  所幸的是,这是一个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政党,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一起突飞猛进,展现出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荣誉与辉煌已写进历史,一个成熟的政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永远是直面现在、直面忧患。
  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所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凸显的社会矛盾与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不断创新的智慧和壮士断腕、革除积弊的胆略。
  以土地制度为例,90来,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对当前的土地制度,形成了巨大的考验。在新时期的中国道路探寻中,必须勇于面对新的土地政策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利益调整。
  这个历史任务将由正在进行修改中的《土地管理法》来破解,究竟其能否担当此责,能否继续坚持“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维护农民利益相对稳定”——这一中共历次土改中一度丢失却又被重新找回的核心理念,仍然有待时间的检验。
  执政党需要随时关注民众的呼声,改革自身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制度设计,触碰公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温家宝总理曾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来昭示坚决改革的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将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交出更为出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