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一)

2011-12-29 00:00:00龙彼德
散文诗 2011年10期


  此作的技巧,正如它的标题。它使人想到索绪尔结构语言学兴起之后的思维方式——一个系统的意义并不取决于外部,而是依赖于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系统个别单位之有意义并不是它们本身具有什么实体性的意义,它们的意义仅仅是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杰奥·博格札是罗马尼亚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在这首散文诗中选取了三组六种生物来表明世界的结构:“野革和白杨都向上生长,但白杨却不允许自己像野草那样东摇西摆”;“燕子和雄鹰都是飞鸟,但雄鹰不能扇动一下翅膀就向左右两侧拐弯”;母鹿遇险会钻进森林,牡鹿入林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它有骄傲的角叉)。这都是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组台得出来的结论。对于这六种生物本身并不具备这种意义。
  例如第一组两种生物:“野草被风吹拂,就会东倒西歪,甚至匍匐在地。”单独去看,可以理解是褒而不是贬,在危险到来时更能适应、生存。“白杨树要是倾斜得太厉害,就有折断的危险。”同样单独分析,也可以理解是贬而不是褒,过于刚烈容易折断,不利于生存。作者的看法之所以相反,是因为他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了同一语境、同一系列的类比中,是索绪尔所称的“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这也印证了结构主必的一个观点:与其说在“语言”之上或之外存在着一个不受语言污染的“原生”的主体,毋宁说“主体性”正在于主体与语言互相生成与不断龃龉的永无止境的冲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