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2011-12-29 00:00:00
党建 2011年6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大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基层文化有一个更大发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刘云山先后到长春、四平等地,深入城乡基层和宣传文化单位调研,同宣传文化干部进行座谈,对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文化发展应当是城乡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文化繁荣应当是全面进步、普遍提高的过程。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基层文化得不到加强,就谈不上文化的整体进步,更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些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仍在基层,必须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基点和归宿。
  刘云山强调,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创新基层文化发展模式,拓展基层文化服务渠道,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群众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的创作导向,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建立强有力的帮扶机制,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开展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扶贫、对口支援,不断开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新局面。
  “十一五”我国城乡文化建设成就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一是政府投入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文化方面支出685亿元,2010年达到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二是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十五”期间提出并着手建设,“十一五”时期建成各级服务点83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建成39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在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会免费开放。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免费开放专项资金52亿元。到2012年底,我们将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和社会化、多元化。
  ——摘自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2011年2月28日《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