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上,自由摄影师王久良曾经以一组《垃圾围城》的作品获得了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而他镜头下被垃圾围困的城市,既不是张艺谋电影里的穷乡僻壤,也不是贾樟柯关注的边远小县,而是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装点得靓丽光鲜的北京城。“你喝的水,你呼吸的空气,你吃的食物,或许早就被垃圾污染。”人们闲谈中不乏诸如此类关于城市的戏言,但所包含着的担忧和无奈却是不难意会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无处逃避。
垃圾已然围城
垃圾已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围困”北京。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就已经对垃圾围城发起过一次剿灭战了。北京的三四环之间,现在是车水马龙的市区,但很难想象,大约30年前,三环至四环区间却是堆满了垃圾的郊野。北京有关部门通过3次航空遥感发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四环路以内有4700多个!1983年,北京市不得不斥巨资23亿元用于清运这些垃圾。
一晃近30年过去了,如今从北京东边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填埋场的土坡上望去,满眼尽是绿色的垃圾山。在这里,填埋后的垃圾全部用绿膜覆盖,形成了目前壮观的“绿山”。
而北京南边的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南营西队至少有三大片垃圾场,一处洼地里堆满了约十米深的生活、建筑和医疗垃圾。
北京市西边的卢沟桥以北直到燕山南麓的永定河西侧,由于近10年来一直都在此进行垃圾填埋,垃圾成分日益复杂,加之在此倾倒数年的陈年老粪,永定河水呈现出黄褐色,一片片的卫生纸或塑料袋漂在河水上面。
而临近北京北六环的昌平区小汤山镇的阿苏卫村,不时有垃圾车从村口驶过,开往离村子西南1公里多的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自从1994年年底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正式运行以来,这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接收着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的垃圾以及昌平和朝阳区的部分垃圾,日垃圾处理量从最初的1500吨达到7000吨,堪称北京现有14个填埋场里的“龙头老大”——不仅年代最久,而且规模最大。在运行了整整16年后,再过几年,阿苏卫填埋场就会被填满并且关闭。而其他13个垃圾填埋场,再过若干年,也将全部填满。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现有设施设计处理的总能力是1.041万吨/日,实际日处理量达1.74万吨,设施超负荷率达67%。
按照这样的预期,不久,北京每天将有逾1万吨垃圾无处堆放。
垃圾焚烧之争
如果北京市都采取这种混合垃圾填埋的方式,一年将废掉500亩地,填埋以后这个地也没用了。对北京而言,土地资源稀缺。地不能再糟蹋了啊!在日益积聚的城市垃圾产生量面前,以往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是捉襟见肘。焚烧处理虽能解决占地问题,逐渐进入实施建造阶段,但却因为居民顾虑污染问题而举步维艰。目前,北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94.1%采用卫生填埋方式,3.9%采用堆肥方式,仅有2%采用焚烧方式。
“不好啦!我们这边要开始建垃圾焚烧厂啦!”家住北京城北六环昌平区小汤山镇一别墅区的陈女士,去小汤山镇政府办事。待事情办完,她在镇政府一面很不起眼的墙上,看到一份《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此时,距离整个公示期10天期限结束,只有几天时间。这意味着一座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不远的将来就要在这里拔地而起。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宜人,小汤山地区已然是纳帕溪谷、保利垄上、橘郡等多个高档别墅区聚集地。陈女士这次极其偶然的发现,让别墅区里一时炸开了锅。“建垃圾焚烧厂是什么概念啊?就好比立马要在你家隔壁建造公共厕所一样,你能受得了吗?”住在这些高档别墅区里的居民,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体面职业,但在事关切身利益的当口,大家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专家对他们说,垃
圾焚烧厂的建设,相比对周围环境与居民健康的实际影响,在公众社会心理上所造成的负担要远远大得多。即便经过论证,现代大型垃圾焚烧厂可以做到避免臭气释放外溢,致癌物质二恶英排放浓度也可降低到最低程度。但因垃圾焚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恶名,往往给公众造成莫大心理负担。
事实上,国外经验证明,若能注重前端垃圾分类,焚烧并非一种太糟糕的处理方式。
所谓垃圾分类收集,应该是致力于怎样减少垃圾在收集、运输和处理当中的困难,减少它在收集、运输、处理当中对环境的污染。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把厨余垃圾单独分开。我们过去总是这样分析,可燃,不可燃;有机,无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时,连我们自己都很难搞清楚,更别说让老百姓来一一细心鉴别了。如果把垃圾分成干的和湿的,就很容易区分了!比如厨房垃圾和客厅垃圾、厕所垃圾不要放在一起。这样做的话,就容易辨别,相对更容易分类操作。这也是巴西等国采用的方式。
我们的厨余在垃圾总量里所占比例太高,达到50%到70%。由于这部分垃圾容易发臭,对填埋和焚烧都造成了很大困难——这是我国垃圾处理过程中很大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厨余垃圾在垃圾总量中比例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厨余垃圾60%以上是水分,这就使得垃圾热值比较低,焚烧炉温达不到850℃,而低温焚烧正是二恶英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目前所有采取垃圾焚烧技术的国家,无一不是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从建设成本到运营维护成本,均非常高昂。我国由于垃圾结构原因,垃圾热值不够,若要避免产生二恶英,就必须在垃圾焚烧时再行添加煤或柴油,这也会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垃圾不分类,坚决反对焚烧!”这固然没有错,但黄小山们却有些一厢情愿。尽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在国内并非是新鲜事儿,在不少地区已有多年尝试。但具体情形大抵是热闹一阵子,最后又不了了之,无法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垃圾前端分类,尚未真正进入生活,这给垃圾焚烧带来了困难。而对垃圾焚烧厂的监管又处于缺位状态——这些才是垃圾难题的重点所在。
公众所担心的监管不到位,立法有缺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诸如,若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必须有5个最基本标准:规划选址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工艺设备标准,操作运行标准等。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严格地按这样的标准运行。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向笔者披露,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80座左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运行,但针对国内现有垃圾焚烧厂运营情况的调查结果与数据,比如排放水平究竟如何,尚没有系统报告;一直以来,圈内专家讨论比较多的,也都是国外的数据……
北京垃圾分类15年求索路
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1996年,西城区大乘巷垃圾分类试点“挂牌运行”。4年后,北京成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
之后,北京连年推出垃圾分类居住小区、社会单位试点,2002年达265个,2003年达280个,2005年达406个。2005年前后,(原)宣武区、西城区部分社区,为实行垃圾分类,甚至免收居民每户每月3元的传统垃圾清运费。2000年至2007年,官方一度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补助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处理机房。
但是,官方虽然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垃圾分类在各个社区却未掀起波澜。
2007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邓啸明调查小组,专项调查了恩济里、建功南里等13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其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生活垃圾分类还未达到政府宣传、公众预期的效果,“如恩济里小区,28组垃圾桶,半数以上只用了1个桶。”
2009年1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调查了北京144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结论仍为:分类试点工作效果甚微。
而有关方面并未气馁。2010年,新一轮北京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启动——在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实施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市市政市容委表示,根据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计划,2011年50%城镇常住人口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也就是说,在北京市4000余小区中,实行垃圾分类小区将达到3000余个。
15年的努力,绝不仅仅是场“环保秀”。让我们对部分垃圾分类试点社区来一个实地探访吧。
社区一,西城阜外西社区25号院。试点之初,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给每个试点小区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同时给每户居民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小区外有商务部门的废品回收点。目前试点范围内1110多户居民、3000多人的垃圾分类投放率已基本达到100%。
社区二,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枣营北里社区。小区西门外的集中处理站,“收集处理”的分类井井有条。这是朝阳区第一个密闭式清洁站,负责周边5个小区的垃圾集中收纳。这里摆放着三个大的密闭式储存罐,分为绿色和灰色,门口则停着绿、灰色的电瓶车,车上装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枣营北里的分类垃圾桶就是由这些电瓶车去收集,再送到这里集中打包,因此在垃圾分类上实现了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分开。
即便如此,“如果达到日本、德国的标准,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政管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官方倡导、推广试点,只是居民垃圾分类的一个方面,“物业执行、居民配合、法规立法,一个不能少”。
在法规立法方面,一路伴随着争议踉跄前行,却传达着更积极的意义。2010年11月18日至12月17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民意。来自该条例草案中关于处罚的规定:“不遵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求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引发公众普遍反对。毕竟垃圾分类的执行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今年3月1日,市法制办法制三处处长杨红说,目前针对“垃圾不分类将罚款”的条款已删除,充分采纳了大家的意见。
市法制办新闻发言人李富莹表示,目前,该条例还在起草中,最后内容还得以市人大通过为准。按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将在今年5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9月进行第二次审议,11月表决通过。
届时,有法可依的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是否能真正有序有效地展开,是否能真正对产生者实行排放登记制度,从源头掌握生活垃圾的情况,是否能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搜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实行台账式管理,详细记录生活垃圾的来源、数量、去向等,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世界上处理垃圾的方式种类较多。真正大规模工程应用的主要还是填埋、焚烧以及生物处理这三种方式。事实上,单纯从技术上考虑问题,不具备根本性意义,必须从清晰的垃圾管理战略上考虑,系统、全面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在国外,政府对垃圾事业的投入一般分为三部分,垃圾减量化占三分之一,管理占三分之一,末端处理占三分之一,而垃圾管理对减量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分之二的钱花在了减量上。
要达到垃圾减量减容的目的,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5个层次。
优先选择避免产生垃圾或减少垃圾产生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垃圾源头减量。这需要人们改变消费模式,降低对物质占有的欲望,比如降低对某些垃圾休闲食物的摄入,不仅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垃圾产生量也会大大减少等。
在垃圾产生后,应尽可能回收利用。最主要方式,是通过分类收集,把废品回收回来,直接就可利用。西方国家一般是建垃圾收集点搞分类收集,使废品进入到回收体系。剩下的部分,所谓“剩余垃圾”才进入下一个处理的层次。
中国的情况和西方国家不同:废品实际上是在产生废品单位内部就被单独分离出来,比如说家庭、商店、学校、机关团体产生的可乐瓶、易拉罐、废纸张
Rffq8nsAwEx1/Bh1ngV+0w==等只要有用处,有回收价值、可卖钱,它们就被单独挑出来直接出售。剩下的残余垃圾,集中于各个垃圾收集点,即所谓“生活垃圾”。在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这点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做法相异,但效果则是相同的。
如果“生活垃圾”不能再回收,也能够利用剩下东西的某些成分,生产和制造其他一些产品,应尽可能加以利用。比如通过生物技术来制造肥料,或通过其他技术来制造建筑材料。
若剩余垃圾不能再加以利用,就将其进行“能源化”,以回收里面的能源。最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容易腐烂的是通过生物的办法,就是“发酵”使其产生沼气,这在德国是做得比较好的;另外一种,则通过焚烧的方法回收其能量,同时实现减量化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经过前面说的源头避免、减量、回收、直接利用它来生产某些产品,回收能量4个层次以后,垃圾数量会大大减少。同时,这些垃圾性质也更稳定。把这些最后的数量较少的垃圾,再送去填埋就可减少占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而在填埋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大量难闻气体。雨水进入后,所产生的废水、污染物的浓度也比较低,对环境、人体健康的伤害要小得多。
垃圾伴生,唯有面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并积极参与进来。
有建议北京市对电池的回收进行立法的;还有建议垃圾处理要采取行政干预和百姓理解并重的方式,焚烧垃圾后发的电或热能可以免费或低价供给附近居民、农民使用的;有建议北京应当开征地方性的垃圾税的。比如首先可以开征建筑垃圾税,对有规模房屋拆除、楼房新建以及居民装修产生小规模建筑垃圾清运等开征垃圾税;还有建议各行业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不能回收的包装材料的使用的。比如企业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使得包装便于报废回收。而对于过分包装和使用不能回收材料生产商品的工厂,则应当制定法规要求其自行回收处理包装或征收处理费……
是的,垃圾处理需要科技的进步,也需要我们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每个人也应是垃圾的治理者,只要我们大家都认真实行科学的垃圾管理办法,那么垃圾就可以变成宝贝,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编辑/任 涓 woshirenjuan@126.com
垃圾分类小常识
厨余垃圾:包括剩饭、骨头、果皮等。
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和渣土、卫生间废纸等。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此外,废电池、废灯管、废弃温度计、过期药品等为有害垃圾,需特殊安全处理。
德国:
德国的经验为:禁止原生垃圾填埋,资源回收+焚烧回收能量+废物填埋处置,是解决生活垃圾难题的最优战略方案。
2009年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约为50%。回收利用后,50%的剩余垃圾仍需末端处理。另据统计,自2007年德国经回收利用后残留的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处理率为24.07%,焚烧处理率为60.67%,直接填埋率为15.26%。
英国:
英国目前使用红、绿和灰色垃圾箱,分类收集管理垃圾。红色垃圾箱用来收集可循环利用垃圾,包括各类废纸,各种包装废物等。绿色垃圾箱用来收集花园废弃物,包括修剪的草和篱笆、未处理的直径达100毫米的木头树枝、一定量草皮和泥土等。灰色垃圾箱用来收集需要焚烧或填埋处理的垃圾。
美国:
美国1976年颁布《资源回收利用法》,强调对废弃物加以回收和循环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立路边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目前,已有44个州制定有关垃圾分类法规。如西雅图市从1988年开始,实施垃圾的路边分类收集,垃圾分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洛杉矶市2000年提出垃圾减半目标,开始实行新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法,由原来的两类改为三类:可回收垃圾、生物质垃圾和普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