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瘠的太行山深处,住着一位失去双脚的退伍老兵,他的名字叫马三小。凭着军人特有的坚强毅力,马三小在山沟里十年如一日“爬行”植树增绿,演绎着震撼却又真实的“士兵突击”。
马三小1949年出生。20岁的时候,他光荣参军,成为一名警卫战士,后来不幸在一次支农活动中受感染得了败血症,于1974年退伍回到家乡。改革开放后,头脑灵活的马三小做起了贩卖牲口的生意,赚了些钱,生活富足,家庭幸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马三小败血症复发,导致右腿患闭塞性脉管炎,情况持续恶化,他不得不在第二年截掉右肢的下半部分。2004年6月,马三小的左下肢因为同样的病情被截肢。2005年8月,他右手小拇指也因伤截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上过七次手术台。
“1985年初次截肢后,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我也曾消沉了一段时间,家里所有能卖的家当全卖了,还欠了外债。可是人不能一直这么窝囊下去。2001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山东一个农民在山里种树的事,这启发了我。虽然我腿有残疾,可我心理不残疾,而且当兵时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马三小在谈到种树初衷时说。他认为,自己的顽强意志来自于当初部队的培养。
马三小在当年就按一块钱一株树苗的价格买了50株杨树苗开始种植。“第二年树苗涨到两块钱一株了,我买不起。幸好家附近有一条高速公路,我就每天大清早起来去公路边捡垃圾,卖了钱后再去买树苗。”马三小回忆说。
从此,他的种树生涯就没有间断过,每年春天种树,夏秋冬三季主要是挖坑、照顾幼苗。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收拾停当后出发上山,遇有陡峭的上坡或下坡时,就把假肢取下,双手着地匍匐前行。到达目的地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镐头、铁锹,坐在地上开始刨坑,然后将树苗放进坑内,再细心地培土夯实。
到2011年春天,马三小已经种植了3300多株杨树,大部分成活,早些年种植的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改变了这片荒山原本光秃秃的面貌。更可贵的是,马三小种树不图个人回报,自始至终没有卖掉一棵。
当被人称赞义务植树品德高尚时,淳朴的马三小面带愧色地再三强调:“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一开始,我是抱着维持生计的目的,想靠种树发家致富。但后来很多人知道了我的事情,对我有一些捐助,而且现在我们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好,我下定决心不卖一棵树,就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让山上越来越绿。”
不忙的时候,马三小喜欢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眺望自己亲手种植的树木,“看着就感觉很亲切,它们像一列列士兵,整齐屹立,守卫着太行山。”
马三小的事迹在网络和媒体上披露后,许多网民对他表达了敬意。“向马老致敬!希望国家多多关心像马老这样的人,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还有许多热心网民、社会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他进行各种形式的捐助。有企业捐赠了水泵、输水管等灌溉设备,井陉县林业局现在每年无偿赞助树苗供他种植……这位无脚退伍老兵因种树引发的爱心热潮正在不断传递。
马三小说,社会各界的鼓励和认可,就是对他这样一个退伍残疾老兵的最高褒奖,未来他还将继续种树,绿化祖国河山。
钟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