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从小就很孤僻,宁愿埋头读爸爸送的《康普顿插图百科全书》,或者做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他的妹妹玛莎和朋友外出时,总要担起带好哥哥的任务,不过她也无法让别人接纳这个性格怪异的哥哥。
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学习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奇特的解题方法。到了中学,情况更加糟糕,老师演算完整个黑板才解出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得出答案。这非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反而为他赢得了“怪才”的外号,他变得更不合群了。
纳什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求学,想成为一位工程师,但一位教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热情地称他为“高斯第二”,为他指明了研究数学的发展方向。
从数学系毕业后,因为教授“这个学生是天才”的推荐,汇聚了众多科学大师的普林斯顿大学接纳纳什攻读博士学位。
普林斯顿大学鼓励思考和异想天开,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纳什。每天下午茶时间,教授和学生们说数学笑话,谈论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纳什开始了自由的“舞蹈”,他对所有的学科都感兴趣,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他甚至曾经造访爱因斯坦,讲述自己对于重力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爱因斯坦对纳什说:“年轻人,你应该来学物理。”“一根筋”的纳什没有听从建议,他认为只有数学才能令他重新发现自己。
在同学们的眼里,纳什是个“学习狂”,精力过人,每天至少学习15个小时,晚上还经常一个人偷偷跑到楼道里去看书。
1950年,纳什发表博士论文,提出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对有混合利益的竞争者之间的对抗进行数学分析。1958年,纳什解决了变数问题,因此被美国《财富》周刊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第二年,纳什就被精神病医院诊断为“妄想性精神分裂症”,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饱受折磨长达30年之久。
即使是处于病魔的重压之下,纳什仍然会因他那些数学理论而兴奋,在妻子的鼓励下,纳什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住进医院后,他仍然在想那些数学问题,有时还深夜爬起来在纸上写下一连串数字和论题,不时对着纸痴痴发笑。
1989年的一个清晨,纳什开始清醒并渐渐康复。因为患精神病,他的诺贝尔奖提名被搁置了近10年,终于在1994年宣布颁给他。这场与命运的博弈,纳什取得了完胜。
吴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