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

2011-12-29 00:00:00张文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2期


  初读到《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这本书的题目时,不禁为华老师的自信所震撼:好大的口气!也正是出于这种好奇,我翻开了扉页,这一翻开,就令我再难以释卷。
   在华老师看来,“孩子永远是孩子,课堂是允许孩子们出错的地方,出错是他们的权利,应该反思的却是我们这些成人”。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牵绊众多教育者前行的关键所在。是呀,当我们一味地埋怨学生不懂得知识的迁移,不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时,我们是否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法是有待商榷的,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有待改进的,甚至自己的教学语言也是有待提炼的?
   学生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和教师一起缔造新生活的另一只手。因此,我们需要回眸,审视自己,叩问自己:我们能否向华老师一样,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情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意想不到?
   华老师的教育之路即是反思之路,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灵光一现的解题思路,大胆的质疑,甚至一次凝眉,都能引起华老师的注意,提起他的思考。也正是因为如此,华老师的课堂永远妙趣横生,总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技巧的获得,更是智慧的生成、境界的提升。
   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华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只有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反思教会我们实践,反思教会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不断循环、相互融合的。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有灵感的,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只有像华老师一样时时留意,处处反思,我们的教育生命才能永远年轻,我们的教学艺术才能焕发出无限的魅力,我们才能把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