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课堂里的另类风景

2011-12-29 00:00:00刘唯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2期


   捧读《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我仿佛再一次坐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听他娓娓道来。是的,华老师一直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积极的偷懒敞亮学生的生活,他让我们在熟悉的课堂里看到了另类的风景。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写他磕破脑袋后,如何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而《思维决定视野》一文,作者向我们诠释了《角的度量》新课导入的来龙去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作者冥思苦想,甚至几次三番忍痛割爱,让我们了解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孜孜以求。
   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很多教师总是责问学生P2sM8xP3pmx7vPO11oXE9SaX95Xp1igNkloiFImUK88=,作者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作者也有另类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温课”,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显现出教师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我以为,华老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数学的执著的坚守,更来自他对课堂的悉心的守望。即便上了多次的教学内容,再次执教时,华老师仍会提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究竟怎么读分数?”等一些问题。华老师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顿悟: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