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善良懂事、性格开朗、勤奋上进、成绩出众、遇事有思想有主见。可是年底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她妈妈的电话,说她觉得女儿和同年级的一个男生谈恋爱了!而且,那个男生是一个全年级有名的问题学生,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王某怎么会和这样的男生搅合到一块儿?
放学后,我把王某请到了办公室,试探性地对她说:“看你情绪低落的样子,我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她非常敏感,立刻反问我:“刘老师,是不是我妈跟您说什么了?不是我妈想的那样!我真没跟他谈恋爱,我只是觉得跟他在一块儿心里特踏实、特有安全感。”“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想想看,现在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且你的妈妈也非常担心你,唯一的女儿处在人生这么重要的阶段,要是因为这件事分了心,成绩降了下来,妈妈能不着急吗?”她想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会专心学习,不让我父母操心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某确实没怎么和那个男生联系。可是好景不长,王某妈妈再一次给我打来电话,说她觉得王某和那个男生的联系又多了起来,因为王某回到家后手机短信一条接着一条。
看来,上次的谈话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王某的心理问题。要对症下药,必须要找出病因。回忆起她说的话“和这个男生在一起,觉得心里踏实”,我有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她小时候的生活。
原来,王某家住远郊区,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跟着城里的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的王某,个子小胆子也小,刚来城里时不被周围的小朋友接受,有时还被排挤。有一次,正当她被小朋友嘲笑时,小区里一个大他几岁的男孩子训斥了那些小朋友一顿,那些小朋8fR6fEOGEGV6IGcOfDLGePKJBBl6YP2+CAzei1JDo+Y=友慢慢也就接受了王某。我趁机问王某:“‘他’是不是和你小时候遇到的那个男孩子挺像的?”王某点点头说:“不是长得像,是感觉像。我有一次在学校旁边的那家麦当劳和一个人吵了起来,错不在我,我特别委屈,当时他正好也在麦当劳买东西,帮我解了围。”王某顿了顿,接着说:“离高考越近,我心里就越不好受,怎么说呢?就是什么感觉都有,着急、害怕、迷茫……我更愿意把心里话向他倾诉。”
我明白了王某把对儿时帮她解围的男孩子的依赖转移到了现在这个男生身上。而这种依赖感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小时候被嘲笑、排挤的经历让她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临近高考的压力让她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心理焦虑。要彻底解决她的心理问题,就要帮助她跨越心理障碍。
正好到了年底,班里要开新年联欢会,我特地告诉班长,要安排一个“躲避红外线”的游戏,并且到时一定要让王某来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在场地中有6根高低不一、位置不同的绳子,当作“红外线”。游戏者要事先记住所有绳子的位置,然后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躲避开所有绳子,从场地的一边走到另一边。能够成功地躲避开所有绳子并且最先到达终点的人就是最终的胜利者。事实上,等游戏者蒙住眼睛以后,组织者要悄悄地拿掉场地中所有的绳子。在联欢会上,这个游戏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不论是参与的同学还是旁观的同学都笑得特别开心。
联欢会后,我问王某:“知道我为什么让你玩那个‘躲避红外线’的游戏吗?”她愣了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我接着说:“很多时候,挡住我们前进步伐的,并不是那些看得见的障碍,而是自己心里给自己设的障碍。人越长大,就越要学会战胜自己,跨越自己心灵的障碍,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不需要再依赖任何人给你力量,而且可以给别人力量。”
元旦放假回来,王某主动找到我,对我说:“刘老师,我想了很久,也和我爸爸妈妈谈过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这件事后,我想了很多。有些问题看上去仿佛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其实背后的根源往往是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班主任,特别应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