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困

2011-12-29 00:00:00和晓峰
考试周刊 2011年36期


  摘 要: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
  关键词: 学困生 教育质量 自信心
  
  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后进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如别人,或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笨”,这种“笨”可能是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或者先天生理有缺陷,智力发展有障碍,导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智力比较高,但不够勤奋,不够努力;有的也曾是优等生,由于沉迷于上网、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有的生活在单亲、离婚等家庭,身心受到伤害,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把孩子托给老人或朋友照顾,对孩子疏于管教,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对“差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更不能语言讽刺、挖苦、奚落、辱骂,行为上体罚。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和尊严。”
  二、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得多。”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态度鲜明地向所有学生表示:“只看你们的以后,不看你们的过去。只要努力,进步了就都是好学生。”平时我经常深入到学困生中间,不提及他们的短处,和他们融洽地在一起。同时在座位安排上,尽量让学困生坐前面,避开优等生,自成一组。一方面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听清老师讲课,也便于老师督促、管理,另一方面让他们轮流当组长,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我根据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项目设计了一张“学习情况统计表”,开展了“我能行”活动,表现好的得到一颗“星”,每天由小组长和我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做到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对得星多的进行表扬和奖励。没想到他们个个争着当组长,争着表现自己。但这种偏爱要有个度,不能让其感觉到。如果学困生意识到自己因为被视为学困生才得到额外关心,这种关爱学困生的方式反而会弄巧成拙,伤其自尊。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形成对学困生的转化至关重要。学困生在一个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班集体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