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实践活动为契

2011-12-29 00:00:00王美荣陈爱民
考试周刊 2011年36期


  摘 要: 校园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校园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 校园实践活动 大学生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第一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更为锻炼大学生各项能力搭建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校园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普遍具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等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在高校中更广泛地参与和承担校园实践活动的工作,对于推动校园实践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实践活动的现状需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校园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的一个平台,可以让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以进一步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并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存在的原因,使得大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实践活动与广大师生的期望、现代大学生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校园实践活动缺少教师的参与,育人功能不强。校园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由团委、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学校、教师的参与度不高。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各高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的高校一度出现了校舍不够、严重超员的局面,加上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参加学校活动。再加上许多教师认为开展校园活动是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使得学生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因此,校园实践活动呈现出空洞性和肤浅性,导致校园实践活动育人功能不强。
  2.校园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时效性不强。从内容上看,在高校实践活动中,以娱乐性、消费性的活动为主,与专业知识有关联的活动较少,主要活动表现在文娱体育、人文素质方面的活动,使得校园实践活动简单化和低层次化。从而造成在校园文化中娱乐功能比较突出,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派不上用场,不能学以致用。从形式上看,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文艺晚会、体育比赛、舞会等常规性的活动,缺乏新颖性,使得校园实践活动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只作口头号召,深入的少,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生命力。
  3.校园实践活动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参与性不强。由于活动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动形式上走老路子,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和爱好相差甚远,再加上学生们认为活动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不大,是浪费时间,因而难以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只是在一种被动、不太情愿的情绪下参加,因此难以在活动中体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二、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可能性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要把青年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本身有着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思想品格。正因为大学生党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平时积极奉献,在同学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所以他们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影响力,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1.在思想政治上,他们是旗帜。大学生党员经过严格的入党资格筛选、考察程序和严格的全程培养教育,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他们能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实践活动中,他们可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的信念,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促进校园实践活动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2.在学习工作上,他们是榜样。大学生党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他们有着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有着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并且经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优良的学习成绩,成为广大同学中心目中的榜样,有威信,被认可;在工作中,他们能正确处理学生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好为同学和学校服务的各项工作,是学校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成为广大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3.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模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党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以良好的个人生活作风去引导普通学生群体,以优秀的人格品质和魅力赢得广大学生的肯定和支持,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校园实践活动中,他们有号召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吸引广大的同学参与进来。
  三、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
  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在用先进思想作为理论武器的同时,学生党员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要给他们提供展现先锋模范作用的各种机会,从而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大学生党员要在校内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加强沟通交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担当副班主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担当副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选拔高年级优秀党员做低年级学生的副班主任,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副班主任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建设和班级事务的兼职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可以协助学院和班主任搞好新生的“迎新”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巩固专业思想、勤奋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协助学院和班主任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抓好班风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关心、爱护学生,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安排学生党员担任副班主任,可以让他们把这些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使他们成为普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又一盏航向灯。
  2.利用各种社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有很多的社团,包括理论学习类,如马克思主义、“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等;社会公益类,如爱心社、大学生社会法律援救中心;学术科技类;文学、外语、体育、艺术等社团。在这些社团里,大学生党员要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利用各种形式,比如:名人名家报告会、热点时政事件解析、青年时政论坛、网络在线辩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拘一格地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发挥这些核心、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感染身边的同学,带动和推进广大学生重理论、学理论、用理论,积极鼓励,正确导向,把握学生社团的航标。要始终围绕育人开展工作,对社团组织进行目标调控,使社团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注重理论学习,鼓励社团及时调整阶段性的目标,使社团活动既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符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顺应时代潮流,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3.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作为学校各个学生组织的核心力量,在组织学校各种活动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要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积极参与爱国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红歌会”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艺术、体育、科普为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4.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可以是在校园建立党员先锋岗,在班级建立党员服务站,在宿舍建立党员示范公寓。党员先锋岗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义务志愿服务、组织专题学习、开展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团结带领全校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发挥先进作用,充分展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打造党员学习交流园地、培养教育基地、服务师生员工阵地,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的作用。建立党员服务站。大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大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公寓。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学校把宿舍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为党员所在宿舍挂牌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党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带到每个同学身边,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为带动和促进学校的文明宿舍建设、营造勤奋上进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这些责任区的建立,组织大学生党员为其他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党组织对学生的组织动员功能,从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能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5.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学生党员要占领网络主动权,利用网络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新载体,创建红色网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热点问题大讨论,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同学们的理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刚.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2]刘志华.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效[J].新西部,2009,(11).
  [3]张箭.论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焦满金.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7).
  [5]梁业梅,周琨武.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7).
  [6]毛静.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5).
  
  此项目为广西高校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10DJC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