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动研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 00:00:00廖玉芸
考试周刊 2011年36期


  摘 要: 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在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从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过程、方法及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教学行动研究 小学高年级 英语阅读教学 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师发展过程即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过程”这一观点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教学行动研究,又称自我反思,其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同时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行动研究作为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旨在使教师参与研究,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为研究课题,进行系统的反思式的研究。这种在实践中反思研究的探索性活动,对教师的自我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
  “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1)对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和作出正确的评价;(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作出正确的评价;(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据此我们可以设计出可操作的研究方案:
  1.问题。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
  2.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行动。实施教学行动研究计划;
  4.反思。分析、评价研究结果。
  三、个案研究:教学行动研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对句子结构的感知能力较弱,缺乏对语篇的领悟能力。阅读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小学生最感困难的一项技能。四项技能相辅相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听、说、写三项技能的发展。
  (二)对策。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学倾向,重视对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对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阅读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学会了单词和语法,就能阅读了。其结果是,虽然学生接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强化训练,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应缓慢。基于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句式识别能力。句式识别,就是学生对句子的构成形式进行辨认。它包含两层含义:对句子句法结构的识别和该结构所包含的相关意义的识别。对句法结构的识别是学生语言潜能中的一种特质,影响着对其智能水平的判定。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积累这种潜能,经过训练,强化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熟悉程度,最后达到阅读时对句式识别的自动化。
  对句式的自动识别,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熟练运用语言规则,以最少的注意力和控制行为感知并识别句子所含句式。能始终将注意焦点保持在理解意义的层面上,避免不熟练的语言运用技能带来的干扰,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下面是训练句式识别的操作程序。
  (1)强化训练阶段
  ①让学生对大量实例进行辨认练习,以熟练掌握英语五种基本句式。
  a)S+V(e.g.Two policemen came at once.)
  b)S+V+O(e.g.Mary met a boy called Peter.)
  c)S+LinkV+Pr(e.g.It i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d)S+V+O+O(e.g.Uncle Wang showed me a picture of the farm.)
  e)S+V+O+Oc(e.g.Mr.Green found his son very clever.)
  ②要求学生注意以上句式在具体表现形态上的差异。如:所有带宾语的句式都有相应的被动式;主语或宾语较长时用形式主语it等。
  ③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捕捉构成句式的几个关键词。如“A lot of people in Beijing are planting thousands of trees.”一句中,关键词为p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