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强调集体的智慧,很多语文老师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中重视集体智慧的接纳与吸收,却忽视自己的个性创造,造成语文课千人一面,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特色的局面,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将陷入僵硬、机械的泥潭。若想语文课堂重现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景象,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研究有个体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个性的展示,把形成教学个性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航标,让自己在教学中个性飞扬。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 个性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水、花、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强调集体的智慧,尤其是目前不少学校要求同年级组使用统一的导学案、导学稿、学研测等,很多语文老师在与其他教师合作中重视了集体智慧的接纳与吸收,却忽视了自己的个性创造,造成了语文课千人一面,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特色的局面,长此以往,语文课堂陷入了僵硬、机械的泥潭。若想语文课堂重现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景象,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把形成教学个性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航标,让自己在教学中个性飞扬。
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对教学内容研究要有个体的思考
一篇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如果语文教学仅仅按照导学案、导学稿、学研测上设置的内容按部就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把理科教学的模式拿来,错误地把课文当成“牛顿定律”或“勾股定理”,总希望课文像数理化公式定理那样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这显然就成了“僵尸化”的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家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中,应该尽力挖掘作家、作品的个性。对一些名家名作,可以选点突破,突出个性美。教学《背影》,可展示亲情美;教学《济南的冬天》,可品尝意境美;冰心诗歌的隽永清丽,鲁迅文章的冷峻犀利……都应在语文课堂上飞扬,让它们去撞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研究作家作品个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有所整合。如《香菱学诗》这样的长课文,在教学中就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曹雪芹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中引导学生学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五柳先生》,可以让学生学习自传的写法;教学《观舞记》,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作者优美的语言;教学《武陵春》,可结合《醉花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教学《观沧海》,可结合《龟虽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
教师只有自己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思考,才能传授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吸引学生听讲,更好地理解课文,进一步启发他们对于学习内容做独立深入的思考。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个性的展示
个性是每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没有个性,就没有自我。同样,在教学上没有个性,就是没有“我”作为“这一个”语文教师的独特之处。要使自己的教学富于个性,就要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1.教学方法要有个性。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法,都是他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门绝技”。一般的语文教师虽然不能如他们一样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来,但可以积极学习借鉴他们在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类内容方面,创造出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比如,有的教师善用讲读法,有的善用讨论法,有的善用指导练习法。对于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甚至每一篇课文该怎么讲,教师都应该有一套适用的方法。否则,所有的课文都一个讲课模式,学生怎么能不厌烦?
2.教学姿态要有个性。很多教师抱有“师道尊严”的观点,认为课堂是严肃的,容不得个人感情和体态语言的表露和表达。因而一走进课堂,就会表情凝重、举止端庄,使自己符合教师应该有的形象标准。其实语文课的授课材料本来就多是情感强烈的文学作品,如果不动感情,教师又怎么能传达出其中的感情意蕴?《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给我们的感动,《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大义凛然带给我们的震撼,《破阵子》中辛弃疾壮志难酬带给我们的悲愤,《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带给我们的无奈……这些时常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说得潸然泪下,也可以读得义愤填膺,只有教师先在教学时动情,才能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才会让学生产生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愿望,才会让学生在许多年后仍然记着曾经的语文老师和语文课。
3.教学语言要有个性。好教师的课堂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尖锐犀利,有的博雅严谨,有的平易亲切。易中天教授在讲《汉代风云人物》时说:“韩信是一个待业青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语文教师如果在讲文言文时,也用这样诙谐通俗的语言,何愁学生不爱听课?王君老师在讲《武陵春》时说:“李清照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她的愁岂止是心爱的丈夫早逝之愁,这其中有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有文物的丧失,这愁,让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她只有‘在人屋檐下,听人笑语’……这种愁,岂止是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就是历经千年之后的无数的读者的心痛汇聚而成的心灵之舟也载不动啊!”语文老师如果节节都有这么优美的语言,何愁学生不爱听课?
4.教学板书要有个性。好的板书可以为整节课画龙点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多媒体肆意扬姿的现在课堂、精美独特的板书设计尤为珍贵,它往往能让一节语文课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香菱学诗》中教师在总结时对香菱作出了“破茧成蝶”的评价之后绘出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讲授《信客》时画出了一个信封;讲授《观舞记》中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时勾勒出了一个“飞”……这些细节不仅能让学生终生难忘,连听课教师也能在很长时间之后仍津津乐道。
的确,上好语文课很难,能在语文教学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更难,但是,只要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对每一节课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对教学内容有自己个体的思考、独特的感受,在教学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们就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语文教学泯灭了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愿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徐颖瑛.西部科教论坛,2009.
[3]吴卫东.让语文教学充满个性.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