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2011-12-29 00:00:00赵尹
考试周刊 2011年36期


  摘 要: 人类在认知较抽象的难以触及的经验域时总是根据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借用隐喻来认识、表述这些经验域。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最为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人们常用动物显著的种属特性来转指或表达其他事物或人的不显著的特性,而其基础就是认知隐喻。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属于联想意义,通过联想相似性而产生。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动物特性映射、文化映射两大方面。
  关键词: 英汉动物隐喻 文化差异 认知对比
  
  1.引言
  隐喻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另外一个概念。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有许多隐喻的现象,动物是一个重要的隐喻。
  2.英语与汉语动物词之间的相同点
  2.1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的同一动物词
  由于人类思维所具有的共性,各民族对某些动物表象认识相同,因而,即使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总存在着共性的东西。偶合或近似现象联系意义相似,比喻形象不变,喻意不变。如:fox(狐狸)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基本喻义相同,都比喻性情狡猾、奸诈。汉语有“老狐狸”、“狐狸精”、“狐狸尾巴藏不了”等。英美文化中有as sly as fox;play the fox等。
  另外,还有一些动物的形象在两种文化中也基本相似。如:as busy as a bee(蜜蜂般忙碌),as blind as a bat(瞎得像蝙蝠),as bold as alion(狮子般勇猛)等。
  不难看出,上述诸例中动物喻体的指称意义和语用含义,都基本相似或完全对等。这种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化上的同质性,为我们等值传译特定动物形象所负载的语言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异域语言文化的交流,洞开了方便之门。
  2.2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的不同动物词
  由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汉英两种文化语境中,动物词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色彩,存在着文化差异。如“牛”,英语是as strong as a horse(强壮如马)。再如,中国人说“害群之马”,英美人讲a black sheep;中国说一个人“圆滑得像泥鳅”;在英语里则说slippery as eel。在汉语中形容一个人“脾气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则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像上述例子中,英语和汉语虽使用不同的动物形象,但表达的意义相近,不会导致不同的联想。我们在翻译时,可以将源语中的动物形象进行变通,将它译成译语中相应的其它动物形象。这也要求翻译人员多了解英汉两种不同文化对动物比喻的使用,才能做到准确,不至于引起误解或冲突。如:养虎为患: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
  3.英语与汉语动物词之间的不同点
  3.1由于社会心理与审美标准的差异
  3.1.1 bear(熊)
  中国人认为熊愚笨、无能、懦弱,故口语中长说“熊包”、“瞧你那熊样”、“你怎么那么熊”。英语中bear意为a large,clumsy,or ill-mannered person(粗暴的人,鲁莽的人;强壮、笨拙或脾气不好的人),因此英语中as sulky as a bear,like a bear with a sorehead均指脾气暴躁,态度恶劣。在经济学中,bears指卖出股票、希望在其价值下跌时又买进以获利的人;bear market指行情下跌的市面,俗称“熊市”。
  3.1.2 dog(狗)
  以前中国人养狗是为了看家,因此汉语中狗是忠诚的象征。但是汉语中狗大多喻指贬义,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胆包天”、“狗血喷头”、“鸡鸣狗盗”、“狗东西”等。在西方,狗是人们最喜欢的宠物之一,被认为是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英国人常说“You are a lucky dog.(你这个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3.2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的差异
  3.2.1 dragon(龙)
  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自称。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呈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等。英文中,dragon意为A mythical monster traditionally represented as a gigantic reptile having a lion’s claws,the tail of a serpent,wings,and a scaly skin(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成有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常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因此中国“龙”翻译成英文时被称为Chinese dragon。
  3.2.2 owl(猫头鹰)
  汉语中,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猫头鹰被认为是不详的鸟。然而英语中owl被看作智慧鸟,是智慧的象征,习语as wise as owl便是一例。
  3.2.3 bat(蝙蝠)
  汉语中蝙蝠的“蝠”与“福”同音,被认为是吉祥的动物,在年画上常有蝙蝠出现,如有的画五只蝙蝠飞入大门,取“五福临门”的谐音。西方传说中是一种丑陋、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相联系,因此英语中含有bat的成语as blind as a bat(瞎眼、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精神失常;发痴),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等都具有明显的贬义。
  4.结语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动物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词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动物词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一动物词的异同,不同动物词在英汉中的差异使我们能够了解一些英语、汉语的特点和各民族的习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更要注意能力;只有把文化和语言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准确地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M].London:Cassell Publishers Ltd.,1990.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障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