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新课改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做课件,它在教学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为传递知识的工具,也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的使用,为物理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
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今是信息时代,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理教学必须采用信息技术,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做有机的整合,使课堂内容不断地完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改革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如今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的灌输性很强,学生的学习很被动,缺乏自主性与探究性。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物理教学中很难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知欲望。而现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使课堂更加开放。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获取书本,以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网络教学,学生借助因特网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也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更加信息化、媒体化。比如,在学习《能源》知识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能收集到各种能源的信息。如,太阳能的运用、核能的运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加深了教学的深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便于创设教学情境
真实的情景是学生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原理与生活联系的纽带,它是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源泉。因为,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联系,才能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学生声音有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森林中的鸟鸣、小溪中的潺潺水流声,也可以播放音乐会上动听的小提琴声、激昂的鼓声。这样声像并茂的情景,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自主探究的冲动。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内容多半是抽象的,概念的逻辑性也很强,很多学生因此认为难学,学不上。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技术手段有限,教师除了利用挂图、模型或实验以外,没有更好的教学手段了。因此,很多学生怕学习物理,对物理没有什么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就缺少激情与动力,就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与原理。比如,在学习机械能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撑竿跳、过山车等场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难度。
四、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技术的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教学难点,常常需要反复讲解,再配合大量的练习。而教师的讲解通常是结合板书的形式进行的,但板书有很大局限性,它只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或者示意物体变化的状态,很难表示物体变化的过程。学生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物体变化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匀速运动中的汽车里,物体自由下落时,路边的人和车内乘客对该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分析。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播放乘客的视角与路边人的视角的画面,使学生轻易地搞懂。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很好地解决物理教学上的难点。
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这些知识多半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而处在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很难理解也很难利用。如果在教学上引进多媒体技术,就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感官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分子的运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以及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现,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使教学效率倍增。
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的实验探究。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磁性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候,电磁铁的磁场也会发生改变。这就解决了由于不可视的磁场与电流所造成的教学难点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
五、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凭借一张嘴,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凭耳朵,被动地听老师讲解,这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发电机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它的转子是怎么转动的,交流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有关发电机的信息以图片、声音、动画的形式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发电机的有关知识、原理。因为这些信息的表现力是很强大的,学生一看就能懂。这种优化的教学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保证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应该作较大的调整: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改变教学观念,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从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物理教学,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勇气,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让课堂充满活力与兴趣,使学生在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当然,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实验。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归根结底需要通过实验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