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着手,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实验丰富课堂,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中学物理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只要教师对他们加以合理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演示实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
对于一些能直接在课堂展示的实验,教师在演示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在上课前,我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不仅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得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就尤为重要。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管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三、利用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由于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又容易受设备、仪器的限制。所以,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一方面,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会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学生在做人工制霜小实验时,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如实验,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这时可见木条被击断。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课外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秀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衔接研究,2004:51.
[2]郭燕子.重视初中物理课的小实验[J].中学实验教学,200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