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中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透过当今教育的问题,揭露了情感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弊端,突出了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在当今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高中数学 应试教育 数学素养 应试能力
亚米契斯曾经说:“教育是爱的教育。”诚然,教书育人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可以说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许多快乐,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学不好数学,许多教师辛辛苦苦而成绩却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很少,许多学生认为学了数学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即便是数学尖子也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则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致使很多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了兴趣。
情感教育有四个基本原则,即激发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感化性原则。顾名思义,激发性原则即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来解答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一个个难题;鼓励性原则即鼓励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有信心来攻克横亘在他们的数学之路上的难关;渗透性原则即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明白数学不是抽象枯燥的问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的f795631c5b7642edb8ed86bb75574da7方法,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化性原则即老师用自己的情感来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起到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信心,渗透数学思维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四个基本原则要求老师改变以往的授课心态,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授课,而是为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授课。高中的数学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数学素养与应试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数学素养是基础,应试能力是上层建筑。没有数学素养而单独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就像是在建造一个空中楼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会真正地掌握数学的真谛的,是不会真正地领会到数学之美的。如果我们只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忽视应试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是没有强大竞争力的。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数学教育的成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老师要做的就是在高中的数学教育中真正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以老师和学生的良好情感的影响力带动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通过情感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
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缺失,从浅层上看可能会造成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仅是应试能力解题技巧等片面的数学素养,从而造成学生没有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密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一种丢了西瓜拣芝麻的因小失大;从深层上看可能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造成孩子个性的病态甚至扭曲,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极大的伤害。
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对教育投入的加大,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更加重视,随着知识决定命运的思想的更加深入人心,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中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起着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作用;高中的知识一个方面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另一个方面是大学知识的铺垫。而且高中阶段是人的性格、思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基调奠定的时期。所以有着如此重要作用的高中教育自然会在社会各界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在高中教育中深入情感教育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情感教育目标分为多个层次,1964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接受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从被动地接受某些现象的刺激到比较积极地注意接受刺激。第二,反映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接受刺激后,受到驱动,愿意做出反映,从而获得满意的体验。第三,价值评价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的情感体验不再依赖于一些机体的需要,而是依赖于对需要本身,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做出的价值评价。这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第四,组织层次。人们对价值进行观念化,并运用这些观念来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这是形成稳定、深刻和丰富的情感的必要前提。第五,性格化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会将价值观、信息、态度等组织在一个和谐的系统内,形成性格特征,知道自己的言行。这五个层次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目标系列。
要真正的实现这一目标系列,从教师的方面,首先要让广大的教师队伍认识到情感教育在高中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让人民教师发自内心赞同贯彻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再有就是要建立适当的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用这个标准来督促教师队伍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教育。从学生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情感教育不是高中应试教育的累赘,不是高考成绩提高的绊脚石,而是助人成功的助推器,了解这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情感教育这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教育领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更加全面地掌握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应试技巧。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100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