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积极倡导并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从尊重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的,它不仅强调教师要重视探究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而且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相应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语文教学 应用
“21世纪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1]P2要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大胆尝试探究性教学。
一、探究性教学的理论构建
(一)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究,就是探索、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2]P1115“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指在深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具体说来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3]P12
(二)探究性教学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1]P2传统的语文教育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普遍采取生理解剖式的教学,具体操作一般都是先吩咐同学浏览课本,接着概括中心思想、段意,然后是理解重难点,最后是小结。教学模式死板,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老师完全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实施探究性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积极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庞大和繁杂的,但是归根到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4]P121-180探究性教学需要围绕语文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目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探讨式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的重点要在探究学习上,把探究性学习作为教的出发点。我根据语文教学新课标的提出和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种探究性教学方法。
(一)问题探究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问题启动是学生认识活动的源泉。问题探究就是以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背景的,要求学生对学习中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激活思维,潜能开掘,学贵质疑的过程。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开头说:‘这几天心里不宁静。’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发现,作者的思维从不宁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于作者的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多种分析:有人认为源于对蒋介石的“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有人认为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为了排遣内心压抑的心情,于是就想到荷塘边去放松自己的心情。
问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去伪存真,获得真知。探究性教学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前的准备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而学生是处于主体的地位。
(二)体验探究法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意识,自觉地融入语文学习之中,这是体验探究法的要害,也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这种教学法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它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如果只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就必然淡然无味;我们拿着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触摸、观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情境探究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来实现。因此,情境探究法贵在挖掘探究教学的情意价值,难在作出合理的情境设计。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应注意:要紧扣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通过换位的体验真正地融入到作者的主观世界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真正地感受到课文的魅力。
(三)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必然存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既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例如:教学《阿Q正传》时,提问:“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会争论不休,这也是理解课文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可在学习全文之后,设计一堂辩论赛,就以“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为论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按观点不同组成学习小组,选出本组的主辩、一辩、二辩、三辩,其他学生为助辩,展开探讨性的辩论,取得共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合作必须以独立为基础。每一个学生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进行探究、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实施合作探究,关键要把握其精神实质。那就是任何“合作”都具有目标同一,任务分开,协同互助学习的特征。在合作探究中,这三点缺一不可,而且还要提出具体要求,如时间要求、任务要求、人数要求等。合作探究必须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保证合作学习实用、实惠、实效。
(四)自主探究法
倡导个性多元是探究性教学的灵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更没有相同的两个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自主探究法是指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