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外资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后,毕业生逐年增加,面对机遇和竞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从考核体系、教师素质及管理体系方面努力实践。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 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外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后,毕业生逐年增加,面对机遇和竞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急需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并从考核体系、教师素质及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努力实践。现从改革与实践两个方向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应从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入手,坚持就业价值趋向原则。
(一)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1.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个性化课程方案,兼顾文理差异和岗位需求差异;并在交际与阅读教学模块课时比例、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比例、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改变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方案,才能使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灵动起来,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
2.实现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的自然衔接。首先,准确定位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整合教材,突出其实效性、先进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整合课程模块,将专业英语有机地融入基础英语中,由原有的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叠加式”改为交际教程+阅读教程的“互补式”,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3.课程模块比重调整,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形成以动态阅读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这必然要求交际与阅读教学课时的比重调整,交际教学应占到教学总量的三分之二,届时高职英语教学将真正转向实用有效、服务于专业和就业的方向上去。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全真化、现代化。
1.以缩短就业适应期为目的,进行全真化的实训教学。根据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如国际贸易专业要注重敏锐的听力,旅游专业侧重流利的口语,机电专业的学生着重本行业专业术语的熟练程度及对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在全真化的实训模拟教学环境中,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到实际中去应用和解决英语问题。该模式包括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半学半工模式,即根据社会需求,工学结合、学工交替,学校和企业共同介入教育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综合地域经济特点重点培养的模式,即重点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的人才。
3.设计网络化课程,实现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和吸引力,在校园网上设置英语学习区,建立英语学习资源库,如:精品课、教学录音、录像、课件、教案、习题库、文献资料、影视资料等。借助网络的互动功能建立英语BBS、聊天室等实现师生互动。也可通过网络结交国外E-mail笔友,或进入国际聊天室进行真实语言交流。网络课程信息量大、便捷、有趣、形式多样、参与度高,可以成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需从考核体系、教师素质及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就业。
(一)以引导为目标,考核形式多样化。
1.能力考评。从单一的卷面考试转向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上来。对听、说、读、写、译综合考评,摆脱应试教育模式。企业在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中,可对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实际表现作出评价,归入期末总评。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实践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定向性和适应性的特征。
2.就业综合素质考评。提高职业素质,夯实高职人才基础。可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人文底蕴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指导,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期末总评成绩。重视学生就业素质考核和评价工作,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英语等级证书与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并重。根据市场需求,单一的英语等级证书已不能显示出人才的特殊性。遵循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应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这更有专业性和说服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教师调整知识结构,既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有类似工程技术人员的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既有较高的文化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并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就业。
(三)完善管理体系。
1.实现管理一体化。将专业英语课程从各系分离出来归入公共英语教学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设计教学方案,保证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流畅性,优化组合师资力量,推动教材、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一体化必将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建立教学督导机构。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实践,定能摒弃传统的实用性、功利性的片面认识,培养出既有熟练英语应用能力,又有较高职业素质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国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J].企业导报,2010,(10).
[2]郭爱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初探[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8).
[3]马欣.大学生就业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甄丽媛,吴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与就业的关系[J].网络财富,2010,(4).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0年科研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2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