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对策研究

2011-12-29 00:00:00轩颖
考试周刊 2011年30期


  摘要: 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普遍存在结果搁置、方法单一、内容死板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考试促进、导向、评价等功能的凸显;采用多元化的试卷分析手段;在培训、反馈、工作流程等方面加强管理。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 考试功能 有效管理
  
  试卷分析工作是高等学校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某个班级、年级或专业的学生的某门课程的纸笔考试结果作出的综合分析评价。有效的试卷分析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有助于诊断考试试题本身的题型、内容、质量等问题;有助于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果长期搁置,缺乏反馈环节;方法单一,以量化指标为主;内容死板,难以反映真实问题;缺乏管理,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等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试卷分析的实效性,阻碍了试卷评价功能的实现和考试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为解决试卷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对考试功能的凸显
  试卷分析工作需要加强理论指导,特别需要加强与考试工作自身的关系。试卷分析对考试工作具有很强的反馈作用,是评价考试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但同时试卷分析工作也受考试功能的制约。我们必须对考试的功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明确试卷分析工作的目的和任务。高等学校考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促进功能
  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考试在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也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学习方法,并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考试可以协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业状况,尤其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2.评价功能
  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这项常规工作主要依托的手段即是考试。考试除了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之外,还起到帮助学生实现自评的作用,即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判断自己学习方法的适宜程度、学习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
  3.导向功能。
  考试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往往是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
  试卷分析工作是衡量考试是否实现应有功能的主要手段,从以上的高等学校考试基本功能出发,试卷分析的结果要反映考试是否实现应有功能,包括考试是否有助于了解和评价教与学的整体状况;考试是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考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等。这些指标是试卷分析工作应反映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是各分数段的人数、每道题的答题整体状况、试题难易程度等简单数据。
  二、采用多元化的试卷分析手段
  在试卷分析过程中存在多个指标,现在试卷分析的指标体系已基本形成共识,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的指标,一类是反映试卷总体水平的,包括信度、效度、相关度;一类是反映试题质量的指标,包括难度、区分度、覆盖度;一类是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状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频数分布、成绩分布、偏度、峰度等。[1]
  以往试卷分析工作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复杂、操作繁琐、统计麻烦、容易出错,尤其当考生数量大时,教师运用公式计算相关指标工作量极大,只能选择较为简单易算的指标作为试卷分析的主要内容,致使更多的考试反馈信息得不到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作为试卷分析的工具,教师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进行试卷分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利用Spss、Excel进行试卷分析。首先要定义变量,然后按题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