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1-12-29 00:00:00鞠妍杨明华
北方经济 2011年15期


  一、我国及江苏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1992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转变,开始推行清洁生产。从1994年开始按照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要求开展生态示范区试点。1996年,张家港市初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第一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海南省按照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的规划建设生态省。2000年,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老典型、推广新试点,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为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进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战略和举措。我国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国家战略和政策仅用几年时间,原因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企业、区域、社会3个层面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格局。
   江苏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了极大的飞跃,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49.24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34457.30亿元,增加13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30元上升到2009年的44744元,增加104倍。剔除价格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64.91%。
   然而,江苏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占全国6%的人口和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面临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江苏来说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