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2011-12-29 00:00:00陈新金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3期


  鹅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临床上多见于幼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天气闷热、多雨、空气潮湿的季节发病较多。
  一、症状
  临床症状有脐炎型、急性败血型和关节炎型等。
  1.脐炎型:多见于1~3日龄的雏鹅。病鹅怕冷,眼半闭,翅张开。腹部膨大,脐部肿大发炎,局部呈紫黑色或黄红色,触摸硬实,俗称“大肚脐”。一般在2~5日内死亡。
  2.急性败血型: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幼鹅。病鹅精神不振,不吃食或少吃食,怕冷,缩颈垂翅,眼半睁半闭。胸腹部浮肿,积有血液或渗出物,外观呈黑色,手摸有波动感,有的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的稀粪。病鹅常突然死亡。病程3~6天。
  3.关节炎型:多发生于中龄鹅或种鹅。发病初期病鹅局部发热,身体发软,不愿走动,站立时频频抬脚,驱赶时跛行或跳跃。趾、跖关节及附近的肌腱、腱鞘炎性肿胀、发硬,呈紫红色或紫黑色,久之肿胀破溃或结痂。种鹅脚底由于擦伤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的局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称为趾瘤病。病鹅由于行走、采食困难而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病鹅康复后生长缓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跛行现象。
  二、预防
  1.搞好鹅舍的环境卫生,保持垫料干燥、清洁。
  2.鹅的运动场要平整,清除碎铁丝、碎玻璃等杂物,尽量避免和减少鹅体皮肤损伤。
  3.种公鹅应断爪,防止其抓伤母鹅。如发现鹅体外伤,要及时处理。
  4.搞好种鹅群产蛋环境的卫生,保持蛋的清洁,减少粪便污染。并要注意孵化室、用具及种蛋的消毒。
  5.新生雏鹅应注意保温,防止拥挤,保证饮水清洁。应保持成年鹅游泳活动的池塘水清洁,不能在污染的池塘中放牧。
  6.一旦鹅群中发生本病,应立即隔离病鹅,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在清除病鹅的粪便后用0.3%过氧乙酸溶液做带鹅消毒(包括墙壁、空气、饲养用具),每周至少1次(每立方米空间用药液40~50毫升)。
  三、治疗
  1.对局部损伤的感染,用碘酊棉球擦洗病变部位,加速局部愈合。
  2.对卵黄吸收不良的雏鹅用2%碘酒或70%酒精溶液涂搽,防止感染,促进吸收。结痂时,不能用手扒,应待其愈后自然脱去,然后再涂抹植物油。
  3.对趾、跖关节及肌腱、腱鞘肿胀的中龄鹅及患趾瘤病初期的种鹅,可采取手术疗法,切开患部,排出脓汁,用1%~2%雷佛奴尔液冲洗,在患部撒土霉素粉。手术用药后应停止放牧,减少运动,圈养在干净的鹅舍内,每日换药1次,7天后即可痊愈。
  4.准备0.05%复方泰乐菌素溶液,让鹅自由饮用,连续饮用3~5天。
  5.每只雏鹅1万单位、中鹅3万~5万单位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每4小时1次,连用3天。
  6.将消炎神拌入适口性好的饲料中饲喂,1月龄以前的雏鹅每只每次0.1~0.2克,1~2月龄的鹅每只每次0.2~0.5克,连喂2~4次,治愈率96.3%,预防率可达100%。
  (四川省宜宾县合什镇 陈新金 邮编:64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