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2011-12-29 00:00:00俞根连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3期


  加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产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保护现有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增加野生动物原料供给,促进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一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必将使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如何使农户在野生动物养殖业方面健康持续发展呢?
  一、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市场行情,认真考察养殖项目。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的人工养殖与开发利用必须在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核准证,对于非重点保护品种原则上只允许合理利用其子二代,但在具体项目及规定上,各省区市又各有区分,所以不可盲目饲养后才去考虑政策法规问题。同时,对于各类早已商品化的养殖品种,必须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走联合发展、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的路子。
  二、必须搞清所养野生动物生物学特性和努力掌握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
  野生动物养殖看起来似乎简单,与家禽、家畜饲养无多大差别,实际上并非如此。野生动物养殖比饲养家畜家禽困难得多,因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野生动物多数驯养历史不长,仍属野生动物。即使像鹿这样一类驯养史已有上百年的动物,也远未达到家化饲养的程度。因此,野生动物的饲养实际上仍属驯养。通常需从引种、驯化开始,逐渐过渡到人工饲养、繁殖、育种及产品加工生产等。由于野生动物的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故表现出许多各自不同的固有规律和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人工驯养的目的。而且,在野生动物饲养周期中,技术环节要求特别强。因此,在进行野生动物养殖时,必须弄清每一种野生动物的生物特性,并掌握一定的驯养繁殖技术。此外,还应了解该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管理学、行为学、营养学、遗传、育种、疾病防治、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三、注意培育优良品种,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科学饲养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优良的品种才可以在相同的饲料、技术、设备和管理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条件的科研单位或野生动物饲养场,要尽快开展保护、培育优良新品种的科研工作,改良和提高现存的多年近交繁殖、品种退化的兽群,注意开发国内优良品种资源,同时,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及其先进的饲养繁殖和管理技术,使野生动物养殖业成为含金量高的科技产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快产品开发,注意开拓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和加强信息交流。
  野生动物养殖业要想取得较快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对消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我国现在饲养的不少野生动物如鸵鸟、狐、鹿、熊等,其产品的销售主要取决于国内商品消费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必须抓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同时注重养殖及其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产品消费市场。野生动物养殖必须与其终端消费市场相对接。市场行情的多变性也决定了野生动物饲养业信息时效性强的特点,只有把握市场变化情况,生产销售对路的产品,才能有较稳定和持久的经济效益。
  (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 俞根连 邮编:310000)